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TPP時代」台灣的農業出路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TPP時代」台灣的農業出路

吳福成  (2012/01/05)    《台經月刊第35卷第1期》

前言

放眼東亞區域,以東協(ASEAN)十國為中心的「十加N」區域經濟整合模式正逐漸在擴大中。東協早在1993年就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TA),2000年以後又分別與中、日、韓、紐澳、印度建立FTA(簡稱十加一),並與中、日、韓三國建立十加三,以及與紐澳、印度建立十加六等合作機制。

2011年11月在美國夏威夷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高峰會上,美國積極主導建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希望作為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基礎。而在亞太自由貿易網絡的競爭格局當中,台灣為避免遭邊緣化,也在與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基礎上,又分別與新加坡和紐西蘭展開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A),最近還正式表達希望參加TPP談判。

然而,加入任何一個形式的區域經濟整合,本國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部門必然都要面對貿易自由化挑戰。在兩岸簽署的ECFA,因雙方經濟規模存在不對稱性,以及考慮到農業部門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台灣堅持不對中國擴大開放農產品項目。但是在與其他國家洽簽FTA時,特別是強調高品質、高標準的TPP,農業部門的市場開放,則很難能把敏感項目予以排除。最近日本為加入TPP,引發該國農民團體抗爭,並控訴此舉將崩壞日本農業,甚至會導致亡國危機,也提供台灣一個借鏡。特別是,有鑑於我國這次總統大選,朝野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把推動加入TPP和相關農業建設列為政見,因此本文將聚焦探討在區域經濟整合下(以TPP為主),台灣的農業出路。

 
國民兩黨的「TPP共識」

在夏威夷舉行的APEC領袖高峰會上,由於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紛紛宣布參與TPP談判,已有過半數的APEC會員國(共12國)將參與建立TPP(注1),預計在2012年6月前簽署正式協定,這也意味著在APEC架構下,原本計畫經由東協加日、中、韓三國的十加三,以及東協加日、中、韓、紐、澳、印度六國的十加六和TPP等三個路徑來達致FTAAP的進程,因十加三和十加六遲遲未進入實質談判階段,使得已啟動實質談判的TPP先聲奪人。我國領袖代表連戰在會場上,也正式表達參加TPP談判的意願;緊接著,國民黨和民進黨兩位總統候選人,也都紛紛強調台灣加入TPP的重要性。

馬英九總統在他提出的「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早已宣稱,將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協助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或ECA,同時還要逐步創造條件,以加入TPP作為努力目標。但後來他也坦承台灣目前還沒準備好,因此目標是在十年內加入(注2)。相較馬英九總統的加入TPP時間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公開表示,多年前該黨已透過多種管道,希望美國推動以APEC為基礎的FTAAP,並將台灣包含在內;現在則很高興看到美國正在積極推動TPP,由於TPP要求的標準很高,台灣必須要有決心做好加入TPP的準備。她並強調,相信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具備參與TPP的條件,也期待美國方面的支持,協助台灣參加TPP的願望(注3)。

不必諱言,國民黨要加入TPP,是在兩岸實現ECFA後,要「從中國進入世界」的經貿外交重要戰略之一,而民進黨更積極要加入TPP,則是要努力減少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並突顯其「從世界走進中國」的兩岸關係新路線。但不論如何,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似乎已經異中求同,形成了「TPP共識」,也因此,有關加入TPP的議題勢必成為今後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焦點,相關研究也必將成為顯學。


農業部門是加入TPP最大阻力?

不容置疑的,農業在亞洲地區產業體系是最薄弱環節,更是敏感領域。目前已進入TPP談判進程的美國、澳洲、紐西蘭和即將加入的加拿大等國,都是肉類和穀物的農產出口大國,而且具有高度競爭力,所以TPP要求農業部門市場自由化,對這些國家非常有利(注4)。特別是美國,其農業領域因享有政府補貼,以及擁有先進生產技術而具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優勢,將來通過TPP貿易網絡進入亞太市場後,極可能促使該區域的農業市場完全自由化,屆時美國也將成為亞太區域最主要的農產供應國。至於新加坡、汶萊則幾乎沒有農業,面對TPP要求農業市場自由化的衝擊相當有限。但亞洲其他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甚至台灣,若要加入了TPP,都必須接受農業市場自由化,屆時其農業領域必將遭受巨大衝擊。

TPP談判農業自由化農產品關稅農業衝擊台灣農政區域經濟整合貿易轉移國際競爭力農民政策亞太戰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