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日、韓、印度之新興產業推動對台灣的啟示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日、韓、印度之新興產業推動對台灣的啟示

花佳正  (2010/08/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8期》

20089月爆發金融海嘯以來,各國皆採行擴張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試圖把金融海嘯的傷害降到最低,而2010年的各項經濟指標顯示,全球景氣已走出低潮並開始復甦,而且許多國家已經逐步調整日後產業的發展方向,以便在未來日益競爭的國際環境中,率先取得發展的契機。因此本文將簡述當金融海嘯遠離後,全球產業發展的新方向與趨勢,而亞洲幾個主要國家在此新趨勢下,對於該國所推動的新興產業概況做一陳述。

回顧本次金融海嘯的影響層面,首先是從金融體系開始,再逐漸擴大到壽險業與製造業,而海嘯影響到後期時,許多製造業紛紛宣告倒閉,引發全球許多重要產業的重整或合併,造成一波產業洗牌。觀察全球主要國家在金融海嘯後的產業發展政策,可歸納出未來全球產業的發展主流方向為(1)因應節能減排的新能源、節能發展趨勢(2)強化醫療與觀光,甚至採行兩者的異業結合(3)朝科技研發以及行銷策略的調整。

亞洲國家在全球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下,考量亞洲新興市場崛起與本身發展的比較利益,開始著手發展新興產業的規劃,因此本文針對亞洲幾個重要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簡述該國所推動的新興產業發展概況。

 

中國

20099月中國召開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認為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是中國立足點的重大戰略選擇,要從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角度來思考,其重點方向為:

1.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並致力於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儘快確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和市場行銷策略,以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2.突破傳感網、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及早部署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資訊網路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資訊社會的發動機。

3.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奈米技術和材料等領域的科技發展,儘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新材料與智慧綠色製造體系。

4.運用生命科學推動農業和醫藥產業發展。積極發展轉基因育種技術,努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突破創新藥物和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與先進醫療設備製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

5.大膽探索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實施載人航太計畫和嫦娥計畫,有效進入並和平利用空間,確實加強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促進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資源探測水準,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

中國2009年開始布局有關新興產業的發展,並依上述產業發展方向,將新興產業定調為:新能源、環保節能、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命科技、資訊產業、海洋工程及民用航空等九大項。而即將由中國發改委主導,被認為是中國大陸下一4兆人民幣投資規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20108月正式出爐,這個被外界視為促進中國經濟成長及結構調整的重大政策,預定將以政府投資的方式,培植上述的九大策略性新興產業(1)。

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經濟電動車政策醫療服務出口物聯網技術資訊外包亞太市場拓展產業轉型策略服務創新國際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