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台灣錢進海外,尋求商機?
黃永慧 (2008/06/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6期》
台灣資金外流現況
(一)台灣資金外流嚴重
自1986年大幅放寬外匯管制後,台灣資金外流嚴重,國人對外投資多於外人來台投資, 2006年利差達高峰,而2008年利差則有縮小至0.2~0.3個百分點之趨勢,2006年國內大型銀行之一年期美元定存利率,台銀、土銀徘徊於4.5~4.55%,與一年期台幣定存利率約1.9~2.1%相較,美、台兩地利差擴大到2.5個百分點。2007年一年期美元定存利率,台銀、土銀約為3.75~3.95%;一年期台幣定存利率,則約為2.47%,利差為1.48個百分點。2008年年初,一年期美元定存利率,台銀、土銀約為3.55%;一年期台幣定存利率,台銀、土銀約為2.625~ 2.635%,美、台兩地利差約接近1個百分點。
而國外金融市場績效佳,為追求高報酬,國人海外投資大幅增加。單就近年國際收支金融帳而言,金額方面,整體對外投資從2001年185.97億美元成長至2003年365.06億美元、2005年461.84億美元,2006高達494.48億美元,2007年前三季預估486.43億美元(見表1),可能創下歷史新高紀錄。2006年雖然外資匯入金額(307.89億美元)也不少,但由於外資匯入金額和速度不及國人匯出之資金,金融帳的對外投資仍呈淨匯出186.59億美元,顯示國內資金外流情況嚴重。在海外投資項目方面,「證券投資」為大宗, 股權證券和債權證券之投資逐年成長,甚至高過於對外直接投資,2006年國人對證券投資金額高達407.83億美元,不但高於2005年投資金額339.02億美元,大幅增加68.81億美元,也刷新92年保險業國外投資資金比例上限,從20%調高至35%,所締造之347.63億美元的紀錄,2007年5月政府又放寬保險業對外投資金額上限至45%,相信會有更多資金持續流出;對外「直接投資」整體趨勢較平緩,2006年淨流出73.99億美元,為歷年之最高,較前一年增加22.7%,「其他投資」最少,2002~2004年甚且有資金回流情況(見圖1)。
圖1 歷年國人海外投資金額
表1 歷年國際收支之國人投資
(二)台灣資金外流地區及比重
據經濟部投審會核准對外直接投資之資料顯示,自1959~2007年10月對亞洲累積金額高達約772億美元之多,相較其他地區,約占66.54%(見圖2),位居首位,其他如:中南美、北美僅占20.8%、 9.03%,而再深入觀察對亞洲地區國家之投資,八○年代主要對東南亞投資,九○年代後重心漸移至新興之中國市場,自此對外直接投資區域皆以中國為主,東南亞為輔,根據投審會年報,從1991年有資料以來,累積至2007年10月,對中國投資已多達625.62億美元,相當驚人,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就占了82%,而其餘國家之投資,如新加坡及香港分別僅占5%、3%(見圖3),以上投資中國之數據,僅限於官方統計,實際上流向中國的資金有不少是透過第三地或其他方式,真正的金額已多到不可估計。此外,根據報導,台灣有許多買不到的境外基金,並非因標的出問題,而是因多數投資中國市場之比重,已超過台灣規定之10%上限,但基金經理人不願減少對中國市場投資,所以放棄台灣的投資市場,因此,許多基金因而下架,由此可見,現階段中國已為台灣熱錢峰湧而入之熱門區域。
台灣資金外流、經濟成長、外匯存底、台幣貶值、資本外移、投資環境、證券投資、外國投資、匯率差異、政府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