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電影、電視及流行音樂產業政策——專訪行政院新聞局江啟臣局長
採訪、整理/劉瑋婷 (2010/08/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8期》
全球化之發展及科技不斷日新月異,使得電視、電影及流行音樂等產業之相互結合已為當前影音發展趨勢,該等產業之獲利模式也不再侷限於單一產品的版權銷售,而是跨業整合行銷,相互帶動熱潮,彼此間之匯流隨之成形。
新聞局推動電影、電視及流行音樂產業不遺餘力
(一)台灣電影再創票房佳績
觀察這三、四年來,在民間和政府多年來的努力之下,台灣電影已有逐漸復甦的趨勢,如票房比率:2005年的1.59%,2006年的1.62%,2007年的7.38%,至2008年已達12.09%,呈現逐年成長態勢。其中2008年的「功夫灌籃」、「冏男孩」、「海角七號」、「一八九五」、2009年的「聽說」、「白銀帝國」、「不能沒有你」,到2010年的「艋舺」、「一頁台北」等,均屢創票房佳績,近年我國電影無論是製片量、票房、國際得獎或產業技術升級等,均較過去呈現成長趨勢。
(二)台灣精緻電視劇行銷海外叫好又叫座
新聞局致力於影視產業的扶植,從2006年起就以每年約新台幣1.5億元經費,補助業者製播優質、高畫質及數位電視節目,包括「籃球火」、「比賽開始」、「愛的發聲練習」、「惡作劇2吻」、「美味關係」、「戀練舞」、「有一天」等多部連續劇及電視電影,這些節目播出後,獲得各界好評,並成功行銷至大陸、日、韓、印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國家。除此之外,也輔導電視業者參與香港、北京、上海、首爾等地之電視展,並舉辦「台北電視節」,規劃系列行銷及推廣活動,幫助業者創造海外版權銷售佳績。
(三)促成台灣流行音樂發展行動計畫
在流行音樂產業之投入內容則包括人才培育、活絡國內市場、開發行銷及開拓國際市場等四個部分。人才培育部分主要在於培植創作製作及表演人才、培植多元語言創作人才、建構常規之流行音樂教育培訓體系。而活絡國內市場則包括提升金曲獎功能與影響力、增設獨立音樂獎項、資產保存典藏及推廣、發展數位音樂及展演空間。在開發行銷上,則是鼓勵音樂跨業合作、輔助音樂創新行銷模式、發展音樂主題觀光、趨勢研究及產業調查。而開拓國際市場部分則是海外駐點演出及參加國際音樂節、海外研習及參加國際音樂獎項、與大陸進行音樂議題協商。
電影、電視與流行音樂之亮眼成績單
(一)電影產業發展旗艦計畫為國片創造更多機會
「電影產業發展旗艦計畫」包括影航爭鋒計畫、四海翱翔計畫及神鬼奇兵計畫等三個子計畫。主要內容是協助國產電影片產量提升、輔導新銳導演製作電影片、鼓勵企業界人士投資國產電影片等。另外更藉由EFCA之兩岸協商,爭取到開放台灣電影片進口大陸不受現有50部外片配額限制及輔導補助拍片。此外,也建立中央機關協拍服務窗口及成立影視委員會,提供赴該縣市取景之影視團體拍攝補助。更輔導電影工業及電影映演業之技術升級,導引民間對產業之投資,為國片提供實質之支持力量。
影視旗艦計畫、數位高畫質補助、影視人才培訓、跨業整合、華語市場、台北電視節、金曲獎、國際音樂展、兩岸協商、文化輸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