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從工業4.0看我國生產力4.0之挑戰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從工業4.0看我國生產力4.0之挑戰

王怡惠  (2015/08/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8期》

行政院「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會議」甫於2015年6月4~5日舉行,政府強調將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三大科技主軸,鎖定3C、工具機、金屬加工、食品、醫療、物流、農業等七大應用領域,發展智慧製造及智慧應用加值服務,藉以提高產業附加價值率與生產力,創造產業成長動能,提升產業之競爭優勢。預期2024年台灣製造業人均產值將可達新台幣1,000萬元,與2014年相較提升60%,商業人均產值達230萬元(提升40%),農業人均產值達200萬元(提升40%),產業附加價值提升20%以上。此計畫對我國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國「生產力4.0」政策部分參酌德國「工業4.0計畫」(Zukunftsprojekt Industrie 4.0),而德國「工業4.0計畫」之核心概念即為「IoT」加上「服務」之營運製造模式,其實踐的基礎係建立於寬頻網路之創新應用服務。我國寬頻網路建置現況不亞於德國,但如何在寬頻網路之基礎上,提供創新應用服務的發展環境,為我國現所面臨之重要課題,因此,本文擬就此觀點針對德國經驗進行分析,提供國內參考。

 

德國工業4.0計畫

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於2012年提出「工業4.0計畫」,2013年公布「啟動工業4.0實施計畫之策略建議」(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dustrie 4.0),闡述「工業4.0計畫」實施之願景、策略及推動做法。以下將就針對「工業4.0」之意涵、核心概念、推行重點等進行探討。

(一)工4.0的意涵

「工業4.0」標榜的是工業化之新型態製造方式,所謂「工業4.0」,意即第四次工業革命。回顧工業革命的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源於蒸汽機發明帶動的動力革命,製造方式由機器取代人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由電力應用帶動的能源革命,引進生產線之大量製造方式;第三次工業革命為由電腦資訊技術帶動的IT革命,促進生產製造的自動化(automation)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則在IT技術的基礎上,強調藉由ICT技術中「C」(communication)的技術發展,推動創新應用服務,德國的「工業4.0」即是著重推動智慧生產的製造方式(表1)。

生產力4.0工業4.0物聯網應用智慧工廠大數據分析M2M服務寬頻網路產業升級製造業轉型中小企業創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