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主要國家與我國數位競爭力指標評比表現
巫敏慧 (2025/01/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期》
數位競爭力是衡量國家在數位經濟環境中表現的重要指標,對於推動數位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及促進經濟發展具關鍵意義。本文透過2024年「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分析全球主要國家與我國的數位競爭力表現,探討各國的相對優勢與挑戰及政策啟示。我國在教育資源運用、研發投入及企業敏捷度具備顯著優勢,在人才國際化、性別平等及數位治理則仍需努力,期能藉由參考領先國家的成功經驗,作為我國數位轉型之借鑑。
數位競爭力(Digital Competitiveness)作為衡量國家在數位經濟環境中表現的重要指標,其對於推動數位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及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亦可為政府及產業進行跨國合作及投資規劃等決策之參考依據。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新興技術的崛起,國家之間既存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政策環境穩定性、國家基礎建設成熟度等差異,亦可能使各國在數位技術應用及發展上的差距隨之持續擴大,加劇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
本文以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於2024年發布之「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WDCR)為基礎,比較主要國家與我國的數位競爭力表現,並分析各國的相對優勢與挑戰,以探討其對於我國的政策啟示,旨在為我國數位轉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概述
鑒於數位轉型仰賴政府、企業與整體社會的發展潛力,IMD自2017年起每年發布WDCR結果,旨在分析並評估各國運用數位科技以推動政府治理、促進創新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WDCR以綜合數據為基礎,數據來源主要包括硬數據(Hard Date)及軟數據(Soft Data)兩大類,以全面衡量各國在數位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政策法規環境等方面的表現。
(一)硬數據
源自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等國際組織的統計數據,如網路速度、高科技出口占比、研發經費等具體指標,約占總評比的2/3。
(二)軟數據
基於IMD針對全球高階管理者的問卷調查結果,涵蓋對政策、法規環境及數位技術應用等主觀評估,約占總評比的1/3。
IMD採用標準化分數(Standardized Score, STD)方法,根據各國在59項細項指標中的表現進行排名。將各次構面得分按相同權重平均計算,並綜合三大構面的總得分,得出各國的數位競爭力總排名。
數位競爭力、數位轉型、人工智慧、科技創新、企業敏捷度、數位基礎建設、人才國際化、法規環境、研發投入、數位治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