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專訪:推動台灣公正轉型接軌國際淨零目標
採訪.整理/關雅筠.鄧祥寧.金惠珍.林若蓁 (2023/12/1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2期》
台灣淨零排放轉型之短中期規劃於2030年實現低碳目標,包括推動能源轉型,增加綠色能源的建設;長期規劃於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需配合前瞻能源應用、交通運具電動化、節能、資源循環等策略,並將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最大化利用。為因應淨零目標,政府至2030年編列新台幣9,000億元預算,相當於每年約1,000億元規模,據此,本文專訪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博士,就台灣淨零政策目標、科技優勢與挑戰,以及治理轉型等面向,深入分析及探討。
林敏聰簡介

現 職: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
學 歷:.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畢業
.德國海德堡大學物理碩士
.德國哈勒大學(Uni. Halle)物理博士
主要經歷: 1.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
2.國科會「以社會需求為核心之跨領域研究計畫」推動發起人
3.台灣永續棧發起人
4.台灣社會民主經濟學社共同創辦人
5.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
6.與交大、中研院等學者合力撰寫《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台灣如何成為一個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一書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艱鉅挑戰,並成為各國政策首要考量。在這場國際氣候變遷局勢下,能源轉型及減碳路徑面對不同價值之間的碰撞,台灣應如何因應?經濟的成長與環境的永續,如何尋求平衡與解方?台灣在這場全球減碳挑戰賽要如何發展優勢與克服挑戰?
台經院研究團隊特別邀請現任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敏聰接受專訪,林副主委的求學背景以物理為專長,台大物理系畢業後,遠赴德國繼續攻讀碩博士。除了對物理學的熱愛,他也十分關心社會發展,曾任台灣永續棧發起人、台灣社會民主經濟學社共同創辦人、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等,跳脫原有框架與思惟、接觸不同領域的經驗。
林副主委在十年前即率先規劃並提出國科會的「以社會需求為核心之跨領域研究計畫」,主張科技研發需納入社會需求的考量,並成為當前創新科技設計思維之主流。這樣的經驗,也讓他對淨零科技所要面對的跨領域、轉型議題相當有感,因此本篇邀請林副主委就台灣淨零政策目標、淨零科技的優勢與挑戰以及治理轉型,多面向地來跟我們談談他的看法。
淨零轉型、碳排放目標、能源政策、碳捕捉與封存、台灣科技優勢、再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跨領域合作、社會科學、公正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