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技術行銷?從歐盟Exnovate的開放創新看台灣發明展現象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技術行銷?從歐盟Exnovate的開放創新看台灣發明展現象

陳碧芬  (2012/07/06)    《台經月刊第35卷第7期》

過去十年間,開放創新應該是創新經濟理論中相當關鍵的啟發,其中Henry Chesbrough的倡議與實踐不遺餘力。在Chesbrough(2003)一書的討論,主要係從企業的角度解釋「開放創新」的新觀點,後來更協同學界在歐盟推動「歐洲開放式與協同式創新中心(Exnovate)」,具體嘗試對政策倡議,推動落實開放創新。此外,源於技術發明者在技術發明傳遞上,須延伸納入行銷的思維,針對潛在顧客推廣技術產品,嘗試訂價、推廣與再分配,創造資源重新組合的可行性。在開放創新的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亦有技術行銷的需求。現實中,一般的行銷策略及技巧早已為市場面廣大討論與接受,而在新科技運作下,更衍生許多跨媒體的新態樣,進一步豐富行銷的模式與效果。當然,技術行銷也不例外,新科技跨媒體的運用,讓技術發明人、精進技術產品等小眾社群,獲得接觸閱聽大眾的管道。這樣的演變,在理念與結構上,其實就是逐漸向開放創新的實踐方向移動。

在台灣,傳統的技術行銷多屬於與「人」的互動行為,後來在政府的推動下,應用網路平台,同時促進實體互動,促使諸多網路技術交易平台與實體技術流通模式的浮現。另外,也在學者的倡議、學校的積極參與及政府績效指標的引導下,參與國際發明展成為國內相當活躍的活動。

為了解國內外透過網路平台進行技術行銷的差異,本文首先將從歐盟的Exnovate談起,檢視其在技術商業化過程中,產業、新媒體與平台在角色上如何參與及轉變;接著,則對照討論國內網路技術交易平台與進軍國際發明展的發展現況;最後,將從兩個發展趨勢中,觀察我國技術商業化政策的瓶頸與困境。

 

從歐洲開放式與協同式創新中心談起

歐洲一般的社會觀念將ICT部門視為機電而非科學,而培育人才的大學院校卻缺乏技術商業化能力,這些都被視為ICT發展在歐洲的深層障礙(陳碧芬,2011)。在歐盟,部分成員國政府,嘗試借ICT發展推動歐盟整合,期待為自己的國家帶來經濟繁榮的改革契機。但是,真正能落實開放式創新理論,促成「ICT enabler」到新技術、新應用、新組合、新價值,企業層級才是最適當的角色。

本個案的討論,係建立在對歐洲科技管理學者WimVanhaverbeke(以下簡稱W教授)的訪談及相關網頁資訊上(注1)。W教授認為創新活動有愈來愈全球化及區域群聚的趨勢,參與經濟活動的企業、機構或個人,多數已無法負擔以自行研發之方式來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因此透過開放的營運模式(Open Business Model)來進行創新、創業,等於是運用全球的資源,創造價值進而獲利。

美國管理學界在2000年科技泡沫之後,為了找尋網路新世代的企業經營典範,倡議相仿的「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包括: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Hass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開放式創新研究中心創辦執行長Henry Chesbrough在內的多位前瞻學者認為,在全球市場已然開放下,企業應該調整經營模式,從廣大、卻不明的各地資源中,以創新應用的態度擷取最適、最能產生綜效的部分,以維持迎向全球市場的地位。這種「桿槓運用」各地現有資源、人才的可行模式,慢慢被部分國家實驗式引用到政策上,試圖尋求加速經濟結構改變的可能性。

開放創新技術行銷Exnovate平台技術商業化創新中介機構網路交易平台國際發明展政策落差研發成果轉化群眾參與模式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