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日本企業轉型變革與再生曙光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日本企業轉型變革與再生曙光

鄭景文  (2006/07/06)    《台經月刊第29卷第7期》

日本企業財務改善兩大原因

近來日本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改善,主要是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1)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整頓,大幅削減人員,減少債務負擔,節約經營成本,這是財務狀況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2)日本企業長期實行終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人浮於事的現象十分嚴重,經營成本居高不下,這幾年日本經濟不景氣,這個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因此,許多上市企業痛下決心,大張旗鼓地裁員,轉而聘用按時計酬的工時員工,以及派遣員工(由人材派遣公司派任)1992年日本企業編制內「正社員」以外的員工958萬人,占全體員工20.5%2002年更突1,500萬人,比例30%。於薪資升遷方面,廢除年功序列制薪資的企業急速增加,改採依員工個人績效來考核,依2003年日本經濟新聞所作的調查,「持續採行年功序列制」的企業比例18.0%,「已廢除年功序列制」的比例則高35.2%,「預計將廢除或協議修訂」的比例亦27.0%
 

企業內部管理結構變革

日本式的企業管理模式在過去十年內已經有了重大的轉變,其中最為顯著的包括執行董事制度的採行、引進外部董事、員工認股權制度以及企業交叉持股之改善等,而通過這些組織變革的手段,促使企業走出經營和管理觀念上的困境。

(一)執行董事制度

所謂執行董事,並非公司對外所正式登錄的董事,但在公司內部以董事身分參與董事會議,並對公司特定部門執行董事會決策。目前執行董事制度,在日本商法或其他法規上並無詳細規定。公司採行執行董事制度,一般並不需要變更公司章程或經由股東大會,只要透過董事會決議即可。執行董事人選由董事會決議,其在公司的地位,介於過去的董事與總經理之間,透過董事會的決策及董事長的指派,來執行特定部門的相關業務。

日本執行董事制度Sony1997年首開先例,2002年日本33%的上市企業引進了執行董事制度,1999年相比,增加20個百分點(見1)。資本額超300億日圓的大型企業中,採取執行董事制度比例50%以上。企業採行執行董事制度的理由中,以「確立經營監督和業務執行功能」的比例高達七成,其次「加快企業決策速度」約60%,再者是「讓董事職責明確」(見2)。由於透過執行董事制度,僅需少數的董事即可訂定經營方針,並快速執行董事會決策,各界樂觀其成,執行董事制度對公司管理帶來的革新氣象。

日本企業變革日本經濟復甦公司轉型財務改善終身雇用制執行董事制度外部董事認股權制度交叉持股改革生產方式變革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