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提升能源效率:淺談歐洲經驗
曾律綺 (2010/04/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4期》
提升能源效率為最具成本效益之減碳方法
氣候變遷問題持續發燒,世界各國正積極透過推廣再生能源、進行碳排放交易與發展二氧化碳捕捉封存技術等各種方式,期望能在這場加速度的存亡競賽中搶得先機。其中尤以提升能源效率為最快速、最有效且最具成本效益之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在2007年8國高峰會(G8)中,各國領袖特別強調提升能源效率在提高能源安全及經濟、環境等層面之重要影響,並宣示將全面擴大執行各項提升能源效率措施。有鑑於此,聯合國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2008年提出包括建築、照明、交通、產業等各方面共25項提升能源效率政策建議供各國參考(表1)。其中針對鼓勵投資計畫、建物能效標準、家電與照明設備節能標章規範、節能駕駛、產業能源管理及發電能源效率等項目皆有具體建議。根據IEA預估,若能完全落實各項政策與措施,各國政府在五年內將會看到顯著的省能成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至2030年每年將可減少8.2GtCO2排放量(圖1)。IEA並認為立即實施提升能源效率措施可使政府有更多緩衝時間規劃邁向低碳社會之長遠目標。
國際間現行之相關能源效率政策也已證實可顯著地節省能源消費量,根據IEA 2007年報告(Energy Use in the New Millennium)顯示,14個主要國家自1990~2004年因提升能源效率已減少14%之能源需求,而IEA其他相關研究亦顯示目前能源效率潛能約僅開發1/3而已,表示未來仍有相當大省能空間。
表1 國際能源總署(IEA)之25項提升能源效率措施
圖1 IEA 25項建議措施對全球能源消費量影響預估
以歐洲為例:歐盟主要能源效率政策
歐盟能源消費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由於自產之傳統能源匱乏,其能源消費嚴重仰賴進口,能源進口量居世界第一。以天然氣為例,進口量約占消費總量之58%。歐盟輪值主席國西班牙首相於2010年1月表示,過去十年間歐盟對能源進口依賴度已由44%上升至53%。此數據意味著歐盟每年平均為進口能源多付出670億歐元,相當於歐盟所有成員國每年用於研發創新之公共投資總額。
(一)能源效率綠皮書
為降低進口能源依賴程度,提升能源供應安全並鞏固經濟體系,歐盟各國持續在能源效率方面更新相關規範,近期由歐盟執行委員會提出之主要指令包括2002年起推行之建築能源績效指令、汽電共生推廣指令、節能設計指令及各種能源電力產品標章規範與電力稅指令等。其後面臨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及日漸嚴重的氣候變遷等環境因素,歐盟體認到既有規範並不足以達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之目標,遂於2005年推出全面整合之「能源效率綠皮書」,主要綱領包括:(1)2020年前減少20%能源消費或相當於一年600億歐元之金額;(2)持續努力減少歐洲對石油及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進口之依賴程度;(3)以最快速且最有效率之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幫助歐盟國家達到京都議定書所承諾之減量標準。
為達到減少20%能源消費量之目標,歐盟計畫透過現有法令規範,特別在交通運輸及建築等部門法令以落實達成其中10%之省能目標,另經由各部門參與推動之創新措施而達到另外10%之目標。
(二)歐盟能源效率行動計畫
歐盟執行委員會為強化且明確落實能源效率綠皮書之主軸,於2006年10月提出「能源效率行動計畫」,主要目標為提供歐盟人民最具能源效率之建築設備、交通與能源系統。計畫自2007年起為期六年,經由十大優先領域之75項行動達成此一長期目標(表2)。其中尤以交通部門因對傳統能源依賴度最高且占歐洲總能源消費量將近20%,被視為節能潛力最高之重點項目。
能源密集度、建築節能、節能法規、能源行動計畫、交通效率、再生能源發展、節能投資誘因、被動式建築、產業能源管理、歐盟能源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