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從官民合作模式探討印度太空產業新創趨勢
蔡伯岳 (2024/09/09) 《台經月刊第47卷第9期》
印度在2023年成為世界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快速崛起為全球重要的太空強國之一。印度太空產業的成功歸功於官方對民間企業的開放與合作,自2020年起印度政府大力推動太空政策改革。Skyroot、Agnikul等太空新創企業的蓬勃發展,分擔了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的地球觀測、發射等任務,使ISRO得以專注在研發上,加速印度太空領域進展,以達成未來2035年印度太空站、2040年載人登月等目標。
近年來隨著在太空探索上的成就,印度逐漸崛起為全球太空強國之一。2023年印度太空科技計畫經費為16.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九,同年更以「月船3號」登月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後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近年,在印度太空發展中,私人部門也越發成為整個產業非常重要的一環,自2020年開始,印度不斷進行太空政策改革,逐漸鬆綁民間太空產業研發活動的限制,不但在2022年印度私人企業Skyroot Aerospace(以下簡稱Skyroot)成功發射印度第一發民營火箭,2024年5月Agnikul Cosmos(以下簡稱Agnikul)公司更緊接在後發射印度第二發私人部門研發的火箭。由此可見,印度未來在太空產業上擁有巨大潛力,其政策方向與經驗也值得借鑑。因此本文將介紹印度太空產業發展,並著重在民間官方合作模式的剖析,探討其太空新創發展與成果。
「印度太空政策2023」明確界定各組織的角色與責任:ISRO主要專注於新太空技術和應用的研發,並將其營運部分任務移至NSIL;IN-SPACe成為ISRO和NGEs之間的橋梁,並提供安全和衛星運行保障要求指南;NSIL則負責與航太領域相關的策略活動。
印度太空組織架構
在印度太空產業的官民合作上,很大程度必須歸功於政府方面的推動,因此以下首先介紹印度官方太空組織架構(附圖),了解政府在印度整體太空產業發展中的角色。
附圖 印度太空組織架構圖

資料來源:ISRO (2023)、NSIL (2019)、IN-SPACe (2024)。
印度太空產業、官民合作、太空新創、政策改革、ISRO、私營企業、太空發射、技術轉移、太空經濟、民間投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