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我國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之課題探討
李嘉華 (2013/06/05) 《台經月刊第36卷第6期》
在自由化、全球化的思潮下,國際貿易頻繁,有鑑於此,馬英九總統首次於「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中提出了「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想法,此後歷經吳敦義副總統、尹啟銘主委、管中閔主委等人主導規劃及推動,終於於2013年3月確定將以現行五海一空的自由貿易港區為起點,運用「前店後廠」的操作模式,擴大自由貿易港區的效益,並預計於同年7月完成各部會行政命令增修,9月祭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特別法草案,積極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作為經濟自由化的先行先試區域,期望透過此國家級重大建設計畫打造便利的經商環境,有效整合國內各地資源,強化產業競爭力,落實市場開放,吸引國際企業來台投資,活絡產業活動,帶動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我國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初步規劃
(一)時程規劃及適用範圍
根據最近的新聞報導、經建會新聞稿及相關研究報告之內容,彙整說明我國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之理念及初步規劃如下:在推動時程方面將採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現行自由貿易港區(五海一空,即台北港、基隆港、蘇澳港、台中港、高雄港、桃園航空城)為基地,透過前店後廠的委外加工模式,結合鄰近園區先行同步推動,強化北、中、南地區之產業聚落,並為實施自由經濟示範區作準備,包括:篩選試行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區域、投入相關軟硬體基礎建設、各種可能突發狀況之因應方案、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法草案研擬等。第二階段則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法之通過為起始分界點(預計2013年9月提出草案),逐步推展自由經濟示範區,在評估各地資源現況、優勢產業特性、發展腹地面積、聯外交通情況等條件下增設園區,以建構全島性的台灣自由島為目標,為十年後加入TPP、簽訂ECFA等經貿協定作準備,比較自由貿易港區及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差異性如圖所示(附圖)。
附圖 從自由貿易港區發展至自由經濟示範區之概念示意圖
(二)產業規劃
自由經濟示範區之規劃內容除了建置更自由開放的經營環境外,為因應知識經濟世代的來臨、產業結構的轉變,更提出了產業發展四亮點,分別是:(1)智慧運籌、(2)國際醫療、(3)農業加值、(4)產業合作。其中「智慧運籌」是指透過結合創新關務機制、前店後廠模式串連跨國性、跨產業的價值鏈,提供企業最佳物流方案;而「國際醫療」是指在不影響國人權益的前提下,吸引國際人士來台接受重症治療、健檢與醫美,藉以促進觀光(美食養生、溫泉療養)、生技醫材、保險法務等產業發展;「農業加值」強調引進資金及原物料,透過國內技術、人才與產業管理進行農業加值活動(例如技術商品化、加工等),打造MIT農業品牌,行銷全球;至於「產業合作」關注於引進關鍵技術、智財與資金,進行產業合作,並與其他相關試驗區或特區對接,強化區域合作,如中國或新興市場等。
自由經濟示範區、自由貿易港區、前店後廠、產業升級、經濟自由化、智慧運籌、國際醫療、港區競合、招商策略、稅務優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