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世紀防疫戰中觀光產業之因應與啟示
謝文喆 (2020/05/08) 《台經月刊第43卷第5期》
世紀大災難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我國簡稱為「武漢肺炎」)自2019年12月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以來,已對全人類的生活與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不但奪走了無數寶貴的生命、引爆了社會族群間的衝突與不信任感,更是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在所有受到影響的產業中,觀光業毋庸置疑乃是其中受挫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隨著疫情不斷蔓延,旅遊觀光的各種風險與不確定性亦不斷攀升。各國紛紛實施邊境管理,人們自危而不敢外出,原本熱門的觀光景點變得門可羅雀,而退票的電話卻蜂擁而至。世界旅遊組織於2020年4月14日將全年全球觀光旅客成長下修至負20~30%,而光是國際觀光損失就預估高達300~500億美元。隨著全球疫情的升溫,未來恐怕會造成更加嚴重的觀光經濟損害。
在台灣,武漢肺炎疫情亦對觀光產業造成嚴重的挑戰。我國中央銀行指出,2020年2月兩岸及港澳航線平均載客人數分別較疫情爆發(2019年12月)前減少90.9%與94.4%。中國與香港為我國外來觀光客之第一及第三來源地,當來客量驟降至不及原來的一成,對於我國觀光產業造成的打擊非常沉重。而這樣的衝擊也反映在觀光運輸業上,中央銀行指出相較於疫情爆發前,計程車客運業日常運量減少了30%,而遊覽車客運業每日出車率亦下滑了17.2%。
上一次台灣觀光面臨疫病的挑戰,乃是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所造成的疫情。2003年第二季觀光業的衝擊,包括:國際旅客進出我國機場人數減少69.5%、外人來台及國人出國人次分別減少71.5%與68.7%,以及台灣經濟整體1.15%的衰退。相較於2003年在有限區域內的擴散,武漢肺炎的影響區域更為廣泛、全面且長遠,可以預期將會對觀光產業造成較SARS更為嚴峻的景氣寒冬。隨著大量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挑戰我國防疫底線,我國亦宣布於2020年3月19日起加強邊境管理,限制非本國籍旅客入境,旅遊業的處境可以說是更加的雪上加霜。
觀光防疫戰
面臨嚴峻的疫情挑戰,各國的觀光產業展開了生死存亡的防疫戰。而戰略的大方向也相當的明確,短期內需儘可能的彌補觀光客減少所帶來的營業損害,長期而言則必須要為景氣復甦後吸引觀光熱錢布局。接下來將簡單介紹美國、歐洲與我國因應觀光衝擊之相關措施,以及產業協會對政府協助的相關要求。
(一)美國
美國旅行協會(U.S. Travel Association)會長Roger J. Dow於2020年3月17日拜會美國總統川普,並於會後發表聲明指出希望美國國會能通過紓困條例,對美國觀光產業發放至少2,500億美元之小型企業紓困貸款,並確保其經濟效益得以快速發揮,另外也希望紓困方案能結合債務免除、員工保障等相關措施實行。Dow指出若觀光相關的紓困方案無法快速通過,則六至八週內將造成460萬名美國觀光從業人員面臨失業的危機。
新冠疫情、觀光產業、國際合作、防疫措施、國內旅遊、觀光品牌形象、客源多元化、數位轉型、韜光養晦、觀光復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