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國際低軌衛星之發展進程與監理機制研析
鍾銘泰 (2022/10/07)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0期》
國際衛星市場發展現況
通訊衛星為各項太空衛星服務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深切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尤其在太空技術大幅躍進與資金大舉投入,促使製造與發射成本大幅降低,吸引眾多業者積極參進衛星通訊市場。根據國際USC衛星資料庫(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Satellite Database)顯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止,目前在軌道上運行之衛星總數,高達5,465顆。其中,低軌(Low Earth Orbit, LEO)衛星即達4,700顆、中軌(Medium Earth Orbit, MEO)衛星僅140顆、同步衛星(Geosynchronous Orbit, GEO)為565顆。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與2021年LEO衛星發射數量達1,122顆、1,664顆,GEO衛星僅為20顆、27顆,兩者相差逾56倍、62倍(圖1)。由此觀之,低軌衛星近年發展極為迅速,成為各項衛星活動重中之重。
圖1 全球GEO衛星與LEO衛星發射數量
鑒於國際低軌衛星布建蓬勃發展,各國主管機關先後開放SpaceX、OneWeb等大型低軌衛星系統業者參進當地市場,提供該國衛星寬頻網路服務。以下將概述國際主要低軌衛星業者如SpaceX、OneWeb等業者之最新進程,各國准入情形、各國為因應新的非同步衛星(Non-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 NGSO)監理制度之新發展,藉由梳理各國監理機關之監理脈絡,提供我國主管機關未來研擬相關政策借鏡之依據。
國際衛星產業發展趨勢
近年低軌衛星在技術標準與商業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掀起衛星產業顯著變化。以技術標準而言,從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於2022年3月宣布正式完成5G新無線電(New Radio, NR)Release 17(第三階段功能性確認)後,新的技術標準促進地面通訊與衛星通訊融合,實現地面傳輸至衛星的後端網路及為手持終端提供直接低數據傳輸速率服務。另外,新標準支援巨量物聯網通信(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eMTC)與窄頻物聯網(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設備的衛星接取,有助於工業、農業、物流等領域應用發展。在技術標準確定後,衛星物聯網將逐步成為新的重要應用。2021年SpaceX收購連接小型和可攜式物聯網設備的NB-IoT業者Swarm Technologies後,旋開始計劃擴展其行動通訊服務。
低軌衛星、SpaceX、OneWeb、衛星監理機制、NGSO衛星、英國Ofcom、法國ARCEP、菲律賓修法、衛星寬頻網路、通訊主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