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AI趨勢下帶動台灣產業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吳惠萍 (2024/09/09) 《台經月刊第47卷第9期》
2022年年底ChatGPT的出現,揭開生成式AI的崛起。過去AI多用於產線監控,如今能自動生成圖像、文字、程式、影片、聲音和3D模型,這項技術大幅提升企業效率和創新,並開拓新市場與商機。台灣的AI發展已具備良好基礎,為精益求精,可借鏡周圍亞洲國家的政策,例如:日本著重產業發展及國際合作;韓國深耕智慧城市建設和機器人發展;新加坡積極推動產業AI化、AI倫理和數據安全等,我國也應積極促進國際合作,共同推動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產業正經歷重大的變革。各大研究機構對未來AI市場的成長普遍持樂觀態度。MarketsandMarkets預測AI市場價值將從2024年的2,146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13,391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35.7%;Gartner預計2022~2027年AI軟體支出複合年成長率將成長19.1%。各國積極投資AI產業應用於醫療保健、金融、製造、零售、交通等,並導入終端生活產品,如:電腦、智慧手機、自駕車和機器人等,提升工作效率與品質(注1、注2)。
在當前的科技革命浪潮中,AI技術發展成為驅動全球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台灣作為亞洲科技重鎮,如何掌握這一波技術革命的先驅,推動本土產業創新與升級,實為重要課題。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在AI趨勢下,我國將如何藉由戰略性策略及應用AI技術,帶動產業創新與成長,創造更多產業發展機會。
《未来の東京戦略(2024)》提出利用AI提升觀光地區價值、擴大機器人自動化;首爾推動數位轉型,致力打造智慧城市和AI新創孵化基地;新加坡則透過全球網路連結人才,目標成為全球AI創新樞紐。
AI技術突破式成長
AI技術的發展可追溯至20世紀中期,但當時電腦硬體技術並不足以支撐AI其運算需求。直至21世紀初,隨著技術快速進步,使其成為當代科技創新的核心。隨著計算能力的進步和大數據的普及,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的應用範圍,從醫療保健到金融服務不斷擴大,逐漸改變了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
雖然在2020年已經發布了GPT-3模型,但直到2022年年底ChatGPT的出現,AI才迎來了突破性的成長,正式開啟了生成式AI時代。過去的AI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產線監測與監控,而現在則能自動、快速地創建和生成新的內容,如圖像、文字、程式、影片、聲音和3D模型等。生成式AI技術的出現,不僅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與創新能力,還發掘了新的市場機會與產品需求,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爆發性成長。
台灣產業企業AI應用現況
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洞察」與Databricks聯合發布的報告「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data- and AI-led growth」(2023)顯示,有81%的受訪科技主管表示,「變革式AI」(transformative AI)將使效率提高25%,近一半的技術領導者(46%)預計在未來一年內將AI預算增加超過25%。這顯示全球企業領導者對AI技術持樂觀態度,並積極投資推動業務轉型(注3)。
生成式AI、數據安全、產業升級、AI應用、智慧城市、技術創新、人才培育、國際合作、AI風險管理、AI市場成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