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探討APEC經濟體與企業界的法規謀合方式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探討APEC經濟體與企業界的法規謀合方式

黃富娟、余慕薌  (2011/05/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5期》

2011APEC美國年會將法規合作與謀(Regulatory Cooperation and Convergence)訂為三大優先領域之一。美國冀望藉由亞太投資與貿易法規之調合,來提高貿易暨投資的自由化與便捷化,並降低經商成本。法規謀合涉及到促進貿易與投資的法規,以及產品標準與符合性程序等技術規範2011年美國格外著重「技術性貿易障礙(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的去除,亦即透過「去管制化(deregulation)來降低交易成本。鑒於此,本文將從標(standard)與符合性程序評(conformity assessment)出發,研析經濟體對於調合技術相關法規的方式與考量,並探討企業界之間的實際合作模式。

 

標準與符合性程序之定義、內涵與仲裁機構

所謂的標準,是指一種產品的技術規格,其內涵涉及產品的質、量與外觀和應用等規格制定,同時也發展出一套測量標(standards of measurement)來形塑產品規(specialization) (APEC, 2010:7~8)。標準(standardization)是指產品依據技術規格的製造過程來生產、應用與擴散。對消費者而言,標準化有助於提升產品安全;對企業而言,可擴大產品之間的相容性並確立產業標(industrial standard),更可降低資訊蒐集、協調與檢驗的時間成本,來提高作業效率;對國際經貿發展而言,此舉也有助於建立共通的貿易基礎,來提高經貿的便捷(APEC, 2010:7~8)

縱然兩個貿易夥伴已達成對於產品在標準上的共識,但「符合性程序評估」仍可能帶來技術性的貿易障礙。「符合性程序評估」是用以判定產品是否符合技術性法規的基準或相關程序。交易雙方需透過「認證機構(accreditation bodies)與「符合性評估機構(the conformity assessment bodies, CABs),如國際標準組(ISO)、國際電氣委員(IEC),來作為確保鑑定合法性與有效性的第三(APEC, 2010:10)

綜合上述,若貨品與服務達到標準與符合性程序,將有效地降低資訊蒐集與溝通成本,確保產品的品質與安全,以及檢驗和通關的便捷化,這尤其有利於中小型企業降低經商成本。

與標準和符合性程序相關的國際協定

目前,在國際協定中,世界貿易組(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已有針對標準和符合性程序做出規範的「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Agreemen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和「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SPS)

「技術性貿易障礙」是指,為維護國家或區域安全、保障人類與動植物之健康和安全、維護環境、確保產品品質,而選擇對產品與服務的市場進入採取強制性的技術措施。因此,技術性貿易障礙是非關稅壁壘的一個重要組成,且已成為阻礙市場進入的重要工具手段(夏友富2003)。「技術性貿易障礙」(1)涉及下列三個層面: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消費措(consumer measures)、貿易措(trade measures)。「消費措施」是指檢測商標、有毒物質與營養成分等的標準與符合性程序措施;「貿易措施」包括貨櫃運輸與金融文件、產品認證規範和標準衡量等措施SPS則規範保護人類、動植物健康與安全,例如:微生物汙染、藥物殘留、包裝與標籤等食品安全等普遍性規範。

APEC法規謀合技術性貿易障礙標準調合相互認證策略聯盟國際標準經貿便捷化企業競爭力跨國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