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亞洲會展產業競爭大勢——從台灣與中、韓、泰、星、馬角力戰談起
林曉芬 (2008/01/11)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期》
依照先進國家的經驗,當一國製造業發展到成熟階段時,服務業便會隨著興起。尤其是具有行銷(Marketing)角色的會議與展覽服務業(以下簡稱會展業),扮演著上下游生產者以及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平台,對於製造業產品是否可以成功銷售具有關鍵的促進效果。而會展產業又可說是以小搏大具有乘數效果的產業,在會展服務業興盛的同時,亦會帶動該國的觀光業成長,進而促進其國民所得的成長。
而觀光業的發展需要進行地域特色的經營,就全球五大洲來看,歐洲、美洲、亞洲、非洲與大洋洲各有其特色,同一洲國家的文化與觀光特色通常會比較相近,因此如何突顯並且行銷自己國家的觀光特色,也是發展該國會展產業的重要關鍵之一。
亞洲主要國家近年多積極發展觀光與會展之軟體與硬體設施,以支持該國的會展產業發展,因此形成競爭激烈的角力戰場。本文將以亞洲國家為主,分析近年來積極發展會展產業的主要國家,如中國、南韓、泰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之會展產業競爭力,及其國家發展會展政策之現況,以做為我國發展會展產業之借鏡。藉此提出台灣未來發展會展產業之建議,期望對於我國未來會展產業的發展有所助益。
亞洲六國的會議與展覽產業競爭力比較
本文藉由全球展覽產業協會(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UFI,注1)所出版的—「亞洲展覽年報第三版」,觀察亞洲五國以及我國的展覽產業競爭力。該報告指出,一國的經濟成長為該國展覽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由表1觀察發現亞洲國家中,2006年中、韓、泰、馬、星及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皆呈現成長的情形,其中以中國的成長率最高(11.1%),其次是新加坡(成長率為7.9%),馬來西亞位居第三(成長率為5.9%),泰國及南韓成長率相同(5.0%)皆位居第四名,而我國位居末位(成長率為4.7%)。
表1 亞洲六國2002~2006年經濟成長率
UFI報告同時指出,2006年就舉辦的展覽場次數目來看,中國最多(567場),其次為南韓(140場),其他依序為泰國(69場)、台灣(60場)、新加坡(59場),馬來西亞位居末位(57場)。
值得一提的是,就展覽產業的收入來看,整個亞洲市場的展覽收入約為25億美金,其中中國占30%(收入約為7.59億美金),若包括香港特區,則整個中國約占43%,比例相當高。
若觀察亞洲六國舉辦國際會議的競爭力,由國際會議協會組織(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 ICCA)所出版的國際組織會議市場統計報告,可以看出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數最多(153場),其次為新加坡(128場),南韓位居第三名(123場),馬來西亞位居第四名(91場),泰國位居第五名(72場),台灣則敬陪末座(47場)。
會展產業、國際展覽、亞洲市場競爭、展覽政策、台灣會展、國際會議、MICE產業、觀光經濟、展覽中心、政府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