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ECFA與兩岸產業競合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ECFA與兩岸產業競合

張建一  (2011/01/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期》

1986年新台幣開始升值後,台商赴中國投資開啟兩岸非正式的經濟活動大門。爾後1991年政府開放廠商合法赴中國投資後,兩岸合法且正式的經貿活動才正式展開。根據統計2009年中國已成為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進口來源與第一大對外投資地區。目前,我們可以說中國為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然而,過去兩岸的特殊政治關係,使得兩岸的經濟活動大多為單向的企業自營行為,ECFA之後,兩岸的產業與貿易將正式走向雙向競合關係。

Global Insight Inc 20108月預測,中2010年經濟成長率可10.2%,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受訪的經濟學者及經營者均普遍認為:中國的內需將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契機。同時,中國大陸由於中產階級快速興起,加上推動擴大內需政策,以及產業政策轉變,將促使其由「世界工廠」蛻變為「世界市場」。

ECFA與大三通的時代,加上中國在國際經貿地位的轉變,我們應該思考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角色,以ECFA實行後台灣之機會與挑戰,特別是兩岸產業在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競合問題。

 

ECFA簽署後台灣整體經貿發展之機會與挑戰

(一)機會

1.公平競爭與短期競爭力的提升

中國已與東協、港澳、智利、紐西蘭、新加坡等共九個國家及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區相關協定。在未享有自由貿易優勢下,台灣貨品進入中國市場面對較不公平的高關稅待遇ECFA簽訂後,可消除此一不公平競爭劣勢,甚至部分早收貨品獲得比美日韓歐更佳之競爭優勢。

2.市場拓展

ECFA除可提升台灣貨品在中國市場之競爭力外,服務業的准入也將為國內服務業業者帶來新的商機。同時,兩ECFA的簽訂,將可能使得各國將以台灣作為進入中國市場之跳板,對台灣之投資比重預期將會上升。

3.國際連結

ECFA將進一步促成台灣參與亞洲的區域經濟整合,擴大與各國洽FTA或經濟合作協議之機會,可進一步促進台灣國際貿易持續發展。

4.產業發展

台灣具差異性及利基性的下游產品將會在兩岸重新取得發展的機會。產業創新條例公告實施、調降營所稅等優質投資環境及三通便利,將使得我國產業在兩岸供應鏈之布局更加完整,有助於在中國市場拓展優質平價產品及區域品牌。

5.企業定位

台灣將從過去亞洲邊緣重新回到價值中心,成為企業設置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全球總部及外商區域總部之最佳地點。我們除掌握早收市場機會外ECFA簽訂模式亦可為後續貿易自由化的推動建立典範,並儲備產業競爭力及擴張的能量。

(二)挑戰

1.國際連結

中國與台灣的主權問題,仍使台灣與它國簽FTA仍存在困難。而且中國與其他國家(日韓)的投資貿易協定加速進行中,仍可能產生排擠或替代對台投資;而且這FTA一旦生效,台灣ECFA所增加的短期競爭力亦將回復至原點。

2.市場拓展

在中國市場必須面對已經正式形FTA的東協各國部分產品的競爭,也必須與中國競爭東協國家的市場。而台灣因當初加WTO時放棄部分開發中國家的保護傘,因此市場相對更開放,亦將面臨中國產品進入的挑戰。

3.產業發展

台灣採壓低毛利並大量生產的薄利多銷模式,ECFA與其他經濟合作協議簽署後,面對本土市場的零關稅競爭環境,將遇到其他生產成本更低廉國家的挑戰,例如亞洲各國綠能等新興產業,仍以產能競爭為手段。而國內弱勢產業雖ECFA初期有保護時間,但長期本國市場終須開放,且與其他國家洽簽經濟合作協議後,本國弱勢產業仍將面臨挑戰

ECFA早收清單兩岸產業競合比較利益機械產業石化供應鏈出口競爭力服務業准入FTA機會傳統中小企業技術差異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