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變局中的常態:尊嚴勞動對全球經貿規範的影響
張鴻 (2024/12/0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2期》
川普及拜登執政期間,美國將維護勞動權益與提升勞動基準作為對抗低工資、不公平貿易的主要手段,並透過RTA禁止強迫勞動商品進口,將勞動議題納入貿易規範。近年美國也將勞動標準融入印太經濟繁榮架構等新貿易機制,推動全球遵循尊嚴勞動標準;我國勞動法令完善,除透過《職業安全衛生法》和《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強化勞動權益外,未來亦應加強社會保障、推動企業永續,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全球經貿合作中的尊嚴勞動規範接軌。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不僅影響著全球地緣政治及戰略布局,更對全球經貿合作及經濟競合帶來深遠影響。隨美國前總統川普於本次大選問鼎成功並將再次入主白宮,拜登政府時期美國貿易政策的延續性將充滿變數,為外界分析未來全球經貿情勢發展增添不確定因素。正當全球因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準備迎來新的變局,「下世代貿易議題」,尤其是對美國推動公平貿易、消弭「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具實質影響的「尊嚴勞動」(decent work)議題,仍將為未來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的談判焦點。本文將從尊嚴勞動的定義出發,探討川普總統及拜登總統執政時期,美國貿易政策及區域整合的尊嚴勞動議題發展趨勢。本文同時檢視由美國發起的重要RTA勞工專章,並結合美國當前勞動市場現況,研析美國未來對於推動尊嚴勞動議題的立場及議題發展趨勢,作為我國未來強化全球經貿連結,推動尊嚴勞動之參考。
CPTPP為美國自由貿易協定勞工專章範本,「美韓自由貿易協定」與其相同,而美國簽訂的RTA中,除以色列外,皆有勞工專章,2017年川普上任後重啟NAFTA談判,並於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協定」進一步提供勞工專章設計範例。
全球經貿合作下的尊嚴勞動
現今全球RTA中,勞工專章或相關條款並不少見,例如我國於2013年完成簽署之台紐「紐西蘭與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greement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ZTEC),以及近年積極推動簽署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皆含有勞工專章。而美國自1990年代以來,無論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持續於全球經貿合作中扮演提升勞動基準,促進尊嚴勞動的重要推手。
論及當前全球經貿合作中尊嚴勞動觀念的形成,可追溯至1999年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幹事長胡安‧索馬維亞(Juan Somavía)於第87屆國際勞工大會所提出的尊嚴勞動報告(ILO, 1999);旨在使「女性與男性得以在自由、平等、安全與人類尊嚴條件下,提升從事優質且具生產效益工作的機會」。2008年全球經濟及勞動市場歷經金融海嘯時,ILO (2008)發布「從危機中復甦:全球工作協定」(Recovering from the Crisis: Global Jobs Pact),尊嚴勞動更被視為應對衝擊,從危機中復甦並提升市場韌性的重要政策措施。
尊嚴勞動、全球貿易協定、勞工權益、CPTPP、美墨加協定、強迫勞動禁令、印太經濟架構、最低工資、勞動市場、貿易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