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再生能源產業之發展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再生能源產業之發展

莊朝榮  (2010/09/06)    《台經月刊第33卷第9期》

中國面對低碳經濟的挑戰

20107月下旬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2009年消22.52億噸石油當量,較美國石油消費總21.70億噸高4%。儘管中國國家能源局否認這項數據,但是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在最近幾年快速增長,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同時2009年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亦指出,中國已經躍升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是全世界最必須實施節能減碳,防止全球暖化的國家。另外,俄羅斯、中國、巴西及中東等較富足的發展中國家,2020年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停止增加,以遏止全球暖化現象。

不過,中國的人口眾多,人口規模對碳排放總量影響重大,光看碳排放總量未見公平。從人均碳排放量來看,根據荷蘭環境評估局在201071發表的年度全球環境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人均碳排放6.1噸,2008年增9%2009年美國人均碳排放17.2噸,為中國2.8倍;1990年時美國人均碳排放19.5噸,為同年中國人均碳排放2.28.9倍。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何建坤表示1990~2009年,中國單GDP能源強度(即能耗)下53%,與之相應的二氧化碳強度(即二氧化碳排放)下55%,反觀同期發達國家下25%,世界平均水準只14%。雖然多年來,中國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表現相當突出,但經濟快速成長,導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亦快速增加。

雖然中國承諾2020年前將碳排放強度降40~45%,不過,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成長,未10年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仍會增加。全球環境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2008年持平,而工業化國2009年人均碳排放量1990年下降,其中歐15國人均碳排放7.9噸,19909.1噸下降許多。這意味著,由於工業化國家持續降低人均碳排放量,雖然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增加,但總排放量仍得以持平。很明顯地,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成長,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增加的速度,很可能快於工業化國家人均碳排放量降低的速度,對全球暖化的威脅也會跟著增加。因此,中國要維持經濟持續快速成長,除了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之外,新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也有加快的必要。近期中國將新能源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中國政府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不容置疑,相信中國的能源結構在新能源產業的極力推動下,將會獲得明顯的改善。

中國發展新能源不遺餘力

目前中國高能源消費不僅引起世界矚目,而且也在考驗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中國有必要走出一條低碳發展的道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9年在「紐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左右。要保證這個目標的實現,可再生能源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從上到下致力節能減排和發展新能源工作,其成績有目共睹。中國在新能源領域中的投資已超越美國,新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增速度也居於世界前茅,尤其是中國在水電裝機、太陽能熱水器的利用規模、核電在建規模,以及風電裝機的增速等均為全球第一。

碳排放總量管制風力發電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技術瓶頸能源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補貼政策電力併網低碳發展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