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創新與蛻變 眺望亞洲新機——2015年「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
整理/陳秋雲、攝影/亢乃欣 (2015/06/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6期》
近年全球經濟緩步低迷,但亞洲新興經濟體表現相對強勁,展現高成長動能。然2015年初始,除美國吹起升息風,多國持續降息寬鬆,貨幣大戰蠢動以及油價走跌,牽動全球經濟情勢,亞洲恐陷入連鎖效應。在政經情勢變動的趨勢下,對亞洲各國及台灣將是阻力抑或是助力、產業又該如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積極應對,基於此,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態勢、網路金融創新、智慧製造、能源情勢等課題,實為當前應深入研析及探討之議題。
本次大會貴賓─國家發展委員會杜紫軍主委,特別指出台灣自金融風暴後經濟遭受打擊,而後配合產業結構調整,雖已逐漸恢復成長,仍不可掉以輕心,而本次研討會主題「創新與蛻變」正巧呼應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產業結構改變與台灣經濟蛻變是息息相關的,結構改變的前提即在於創新。台經院江丙坤董事長亦指出,面對亞洲政經瞬息萬變,台灣若要重新找回自身價值,應更加重視研發及創新活動,從差異化的發展來增強優勢利基,並期能從各界的觀點與經驗,找到經濟及產業蛻變轉化的成長契機。
突破困局 再現曙光─2015亞洲政經情勢前瞻
主講人─林建甫
台灣在地理上位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樞紐位置,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面向上具有重要地位,於國際間扮演槓桿角色,可舉起整個中國,並讓全球邁向更好的發展。而談及亞洲整體趨勢前瞻,有幾項特點:(1)對大部分亞洲國家而言,油價下跌有利經濟發展;(2)貨幣走勢牽動債務情況,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隱憂;(3)工資上漲趨勢明顯,尤以東南亞為最,新興國家勞力優勢已逐漸降低;(4)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差距縮小,全球經濟表現將逐漸趨向平衡。
在亞洲主要國家經濟展望方面,中國經濟表現邁向新常態,從高速轉向中高速成長,未來將推動十三五規劃,強調企業升級轉型,以創新趨動經濟發展,其規劃之重點產業包含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以及期能透過一帶一路戰略,投入新興國家基礎建設,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日本則為世界最大債務國,安倍三箭政策帶動日圓貶值,作為刺激出口提振經濟的策略,使大廠受惠而出口表現亮眼,卻也因進口原料成本提高,拖累中小企業。而韓國近年來積極簽訂FTA,並透過大廠走向全球,然其財閥經濟結構問題難解,且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消費決策趨於保守。
在東南亞、中亞與西亞、南亞經濟展望方面,東南亞整體經濟成長率增加,由於就業改善、所得增加,東協國家內需普遍穩定成長,且2012年吸引外人投資金額首次超越中國。中亞與西亞則因油價下滑影響經貿動向,但絲路經濟帶可為中亞國家帶來新契機。而南亞國家因人口紅利可吸引外資帶動區域發展,印度更啟動新經濟政策,期能創造經濟新前景。
在台灣經濟展望方面,國內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同步小幅上調201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整體而言調整幅度不大,經濟表現將與2014年相仿,惟仍受缺水問題、貨貿協議進度、貨幣政策走向、預算結構僵化及舉債逼近上限等不確定因素影響。
亞洲政經展望、區域經濟整合、網路金融創新、工業4.0、智慧製造、智慧電網、再生能源、技術貿易逆差、能源轉型、智慧財產策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