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觀點】不用擔心進入「無現金社會」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9/02/14) 《台經月刊第42卷第2期》
日前金管會提出重大政策,宣布將整合電子支付和電子票證兩大專法,同時將不同電子支付平台帳戶轉帳開放納入規劃,對於民眾而言使用行動支付將會更便利,未來所有電子支付帳戶將能與悠遊卡、一卡通等結合,同時還能跨平台轉帳,民眾使用行動支付的場景將因此大幅擴增。金管會目前還在做最後討論,預計最快於2019年3月將這項法案送交立法院審查。
該政策在國內電子支付市場投下了震撼彈,原本電子支付市場競爭就已相當激烈,包括LINE Pay、街口支付等電子支付公司都還在燒錢搶市占率,但馬上就要面對會員數、市占率高上許多的電子票證業者強勢競爭。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資料,2018年10月電子票證當月消費卡數高達1,482.6萬張,其中悠遊卡為1,055.7萬張,市占率超過七成,而一卡通及愛金卡(icash)分別以216.3萬張與206.9萬張位居二、三,支付總金額達新台幣74.9億元。而同一期間,五大電子支付業者所有使用者人數加起來也僅222.6萬人,五大電支業者當月總交易款項僅5.7億元,從市占率、會員數、支付金額等層面來看,電子票證業者都遙遙領先。
然而電子支付和電子票證合併之後,電子支付市場的規模馬上就從百萬使用者擴大至千萬市場,從不到一成使用者變成超過七成的民眾都在使用的產業,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值得進一步觀察,但可以明確知道的是電子支付產業勢必會快速整併,最後將只會剩下最大的幾家能夠站穩市場。
就目前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來看,台灣有限的市場卻有這麼多的支付業者,雖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的空間,但電子支付市場存在明顯的網路外部性,愈多人使用效益愈高,過多的競爭反而使所有支付業者規模效益受到局限,無形間也阻礙了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
其實電子支付和電子票證這兩個同質性高的產業已開始進入整合階段,2018年LINE Pay灑大錢與一卡通合作,悠遊卡及愛金卡也都正在準備申請電子支付執照,「大者恆大」趨勢早已成形,金管會修法也只是順水推舟。
電子支付近年來成長快速,在各國的應用更是層出不窮,更有不少專家認為電子支付是進入數位時代的基礎建設之一,悠遊卡剛推出時也沒有獲得太多人的重視,但現在不只大台北地區人手多張,也成為全台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最方便的支付方式,在大眾運輸工具的應用場景加入之後,電子支付的使用率將會再提升一個層次,台灣電子支付、無現金的時代來臨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電子支付的加速發展,「無現金社會」在國內的討論更加發酵,從國際間的發展趨勢來看,電子支付如何發展已是台灣不能不面對的課題。
電子支付、無現金社會、金融科技、數位貨幣、行動支付、區塊鏈技術、數據監管、央行政策、支付整合、FinTech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