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文化專題演講薈萃
整理/鄭雅心、施翔云 (2016/12/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2期》
我對科技與文化的觀察―從「互聯網+」對文化的衝擊談起
日 期:2016年7月28日
地 點:文化部彩廳
主講人:劉柏立所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四所
劉柏立所長
「我對科技與文化的觀察―從「互聯網+」對文化的衝擊談起」會議照片
本次專題講座由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四所劉柏立所長主講,演講內容主要探究過去至今科技演變發展,包括傳播媒體、通訊技術、數位匯流與網際網路對文化的影響衝擊,同時分析其他國家對科技與文化發展,作為我國文化與其他部門未來發展科技與文化的借鏡。
一、文化的時代性意義與戰略性地位
文化即為人類生活模式的一種體現,同時亦是藝術的本質。其如同工業一般,具有經濟財價值。以經濟角度而言,文化具高附加價值,並能刺激新經濟需求。長遠觀之,其具有支持國家實力的重要地位;以科技角度而言,文化是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發展的重要牽引力。因此,文化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重要。面對網路經濟時代,文化與科技融合具重要的時代意義與戰略性地位,包括網路創新應用發展及確保網路安全機制等。
二、科技對文化的影響
隨社會演變與發展,以動力技術、產業機械、自然科學及印刷技術等為導向的工業社會逐漸由電腦技術、通訊技術等為導向發展的資訊社會所取代。直至現今出現IT經濟、e經濟、網際網路經濟、數位經濟、知識經濟及全球市場經濟等多種不同的形容用語,反映當前經濟社會活動的特色。據此,從社會型態的演進觀之,每時期發展的技術不僅直接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更推進文化的演變。
三、傳播媒體發展演進與通訊技術
文化的發展與演進往往須仰賴傳播媒體與通訊技術。於傳播媒體方面,人類初期從聲音、語言、文字繪畫、印刷技術,乃至於電子技術及多媒體發展,2000年以降寬頻網路普及應用,各國開始發展OTT,促使文化創意產業透過數位匯流快速發展;而通訊技術方面,自社會開始普及數位科技後,不僅增進文化創新發展,同時成為國家重要經濟資源。因此,傳播媒體與通訊技術發展演進皆能觀察出文化的發展脈絡。
四、「互聯網+」對文化的影響
網際網路是典型的泛用科技,「互聯網+」的概念就是運用網際網路提升生產力。其應用層面非常廣泛,包括服務、產業、金融、行政、流通、交通、社會、生活及社會等各層面,發揮很大的經濟效益。以中國為例,淘寶網、騰訊網、支付寶、微信支付及滴滴打車等透過科技與服務的創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再以韓國為例,過去雖曾面臨金融破產危機,但透過資通訊科技(ICT)的發展,並積極引進金融電子化以後,有效刺激消費、擴大投資、增加稅收,於國家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科技融合、城市行銷、工業遺址再生、國際文化趨勢、藝術節經濟、智慧文化發展、文化軟實力、數位內容產業、文化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