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劍指中國:從川普1.0到拜登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劍指中國:從川普1.0到拜登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

柯惠敏(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04/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3期》

川普1.0與拜登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政策方向一致,均以出口管制為主要政策工具,打擊中國的戰術從「點」的僅針對特定中國受管制實體斷供其所需品項,擴張到「面」的對中國先進半導體與製造設備之全面出口禁令,影響範圍達美中AI實力領先地位之爭。本文檢視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確保先進半導體驅動發展的AI作為經濟及軍事實力領先之基礎、且未來幾年需對中國取得致勝先機,應仍是川普2.0政府的政策重心。

 

自川普1.0到拜登政府,美國貿易政策已逐漸成為國家安全規劃的重要一環,體現在使用特定貿易政策工具如關稅、出口管制、及投資審查等以確保美國的經濟安全,主要戰略目標包括維持美國的科技全球領先地位。自川普1.0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美中科技競爭亦隨之浮上檯面,競爭熱區特別集中於半導體產業,以及由先進半導體驅動、對國防軍事至關重要的人工智慧(AI)與量子電腦等關鍵領域。川普1.0與拜登的對中半導體產業競爭政策方向一致,均以出口管制為主要政策工具,打擊中國的戰術從「點」的僅針對特定中國受管制實體斷供其所需品項,擴張到「面」的對中國先進半導體與製造設備之全面出口禁令,影響範圍達美中AI實力領先地位之爭。


「中國製造2025」引燃美中科技戰

中國自2000年以來加大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力度,後更於2015年推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示將以國家力量推動十個優先產業的自主研發與先進製造;在半導體產業,具體目標為讓中企在整個全球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包括設計、生產、封裝、設備及原材料等所有領域。美國政府認為,「中國製造2025」突顯了中國意欲透過稅務優惠及融資、強制外資與中企成立合資公司,進而透過擷取外國技術、政府補貼、智財權盜竊、及以國家資金收購具戰略意義的外國公司等惡意手段來達成其全球科技霸權的目標;美國商界則擔憂「中國製造2025」將加劇中國在關鍵產業的不公平競爭及產能過剩所導致的全球傾銷問題,前例如太陽能板產業。

此外,許多中企亦加入美國領導的開源技術平台,如RISC-V(CPU硬體安全架構,始於2010年)和Open Compute Project(開放運算計畫,始於2011年),可自由取得平台中分享的最新技術及參與制訂關鍵領域的國際標準,以建置對自身有利的遊戲規則。自2014年起,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更比從前遽增五倍之多,顯見中國欲利用美國技術快速補強自身晶片設計製造實力之缺口的企圖。


川普1.0:美國加強牽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起點

川普1.0側重以制裁方式限制中國取得半導體技術。在對中發動關稅戰之前,川普已於2017年簽署行政命令,以「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由,禁止背後有中國政府資金、業務重心在科技業、且與中國太空計畫有間接關係的創投公司凱橋基金以13億美元收購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Lattice半導體公司。Lattice是美國少數有能力生產FPGA晶片(用於AI加速器與AI處理器)的企業,儘管其為國防部供應商,但公司約1/3的營收來自中國,且於2015~2016年間財報呈現虧損。此案受矚目處是凱橋基金為此收購案曾試圖繞過主管機關美國投資審查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直接遊說川普本人,但仍遭川普以該交易牽涉到軍事技術移轉風險的理由而否決,等同於對中國發出強烈訊號。

半導體出口管制AI技術擴散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先進半導體外國投資審查國家安全戰略實體清單FDPR規則AI模型權重川普2.0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