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展望川普貿易政策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影響
邱奕宏 (2018/05/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5期》
山雨欲來的美中貿易戰
自2018年年初全球經濟即陷入美中貿易戰山雨欲來的濃密烏雲中,從1月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輸美的太陽能模組與韓國的大型洗衣機課以懲罰性關稅後,3月初又根據《貿易拓展法》232條,宣布對全球輸美的鋼及鋁製品以國家安全理由分別課以25%與10%的關稅;同月22日,川普簽署301條款備忘錄,宣布將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近500億美元的關稅,並同時要求財政部調查中國國有企業在美的不公平投資行為,以及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世貿組織對中國的歧視性做法提起控訴。
2018年3月23日,針對美國232條課徵的鋼鋁關稅,中國也對美國進口的128項、約3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15%及25%的關稅以回敬。同日,日本亦加入戰局,宣布對中國及韓國的碳鋼焊接頭課徵41.8~69.2%的反傾銷稅。到了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署宣布特別301條款的制裁清單,針對1‚300餘項、共約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將課徵25%的關稅。中國隨即於隔日宣布將對等值約500億美元,包涵黃豆、汽車、化工品、飛機等共106項產品加增25%的關稅。針對中國「同規模、同強度」的反擊,同月5日川普再度放話要求美國貿易代表署針對中國輸美1,0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25%關稅進行研究,並準備在4月中宣布新一波關稅清單。
自此,全球貿易戰已從2017年的烏雲群聚,到2018年年初的山雨欲來,而至4月中已是雨滴漸落。現在的問題是,此一路徑詭異、變化多端的貿易氣旋是否會迅速成為瀰漫全球的狂風暴雨,抑或是來去匆匆的短暫陣雨?
就此一影響全球經濟的貿易風暴而言,川普的貿易政策無疑是揭起此一巨大波瀾的主因。在高舉「美國優先」原則下,川普貿易政策首要目標是針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對美擁有最大貿易順差的中國。有鑑於美中兩國作為支撐亞太地區經濟活動的兩大要角,倘若雙方在貿易上全面開戰,不僅將重創自1990年代以來緩步向前的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亦將對自二戰後的全球自由經濟秩序造成難以彌補的衝擊。
為探究川普貿易政策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能影響,本文從2018年年初川普內閣的調整與布局出發,進而闡述川普2018年貿易政策議程的要點,再推論其貿易政策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能衝擊,最後以美中競逐下的雙邊與多邊主義之競爭做總結。
川普貿易政策、美中貿易戰、亞太經濟整合、CPTPP、RCEP、關稅戰爭、單邊主義、多邊貿易、智慧財產權、貿易保護主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