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WTO多邊架構」化解美中貿易戰的契機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WTO多邊架構」化解美中貿易戰的契機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8/06/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6期》

2018年3月底川普簽署了301調查報告後,「貿易大戰」愈演愈烈,中國陸續提出對美國500億美元等進口產品課徵25%關稅,包括大豆、汽車及飛機等。而美國則再祭出對中興通訊的封殺令,同時國會「中美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報告也質疑華為、中興、聯想涉及間諜活動,一旦罪名成立,就不再只是關稅上貿易戰,很有可能會升級至產業割喉戰,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的衝擊。

一般來說,貿易戰大約可分成三個層次,第一階段兩國針對各別產業、商品課徵高關稅討價還價,也就是目前的情況。若談判破裂將會進一步發展成兩國間商品的禁運,最慘的情況就是從商品貿易層面拓展至匯率、貨幣、資本等層面的全面性經濟戰。

借鏡過去歷史,「貿易戰爭」對於全球經濟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大家熟知的「鴉片戰爭」就是貿易戰爭的原始樣貌,大多數人認為林則徐虎門銷煙是引發戰爭的關鍵。但其實不然,英國在歷經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迅速發展成「日不落帝國」,號稱只要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英國的殖民地和貿易。面對態度始終高高在上的清朝政府的刻意抵制,英國早就不滿,就算沒有鴉片,最終英國還是會用其他藉口以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而貿易戰爭最終的目標其實是「經濟」。

1980年代美國與日本也出現過貿易戰。二次大戰後日本以製造業為核心,經濟實力快速的成長,大量生產汽車、電視、收音機等家用電器,加上後來的半導體、高階機械設備、先進材料等產業,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國家,並威脅到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為此美國以日本市場「結構性封閉」及美日貿易失衡為由,總共向日本發起了24例301條款案件調查,在日本政府的妥協與讓步之下,經濟也慢慢走向「衰退20年」。

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快速成長,加上廣大市場的潛力,及政策支持高科技製造產業等措施,後勢看漲,市場也出現許多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預測,美國的地位及經濟發展都受到威脅,因此這次針對中國提出301條款,確保美國技術不會流到中國。換言之,目前美中的貿易紛爭,根本上還是「經濟」的競備賽。

不過,在全球化的時代,兩國間貿易戰不可能不波及其他國家,而且川普除了針對中國,同時也點名了墨西哥、俄羅斯等新興國家,貿易大戰範圍很可能擴大至全球,也難怪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性組織也紛紛呼籲美國要三思而後行。

美中貿易戰WTO多邊貿易301條款貿易保護主義全球供應鏈關稅戰經濟競爭貿易協商台灣經貿戰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