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LNG市場展望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LNG市場展望

莊朝榮  (2014/04/2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4期》

中國對清潔能源需求迫切

   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減緩,除了受到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之外,經濟結構正在轉型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粗放的投資擴張,使資源環境付出極高的代價。尤其是中國財政稅收體制實行分稅制後,由於要增進當地的財政收入及就業,地方政府會容忍甚至鼓勵投資高汙染的產業,同時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更利用高槓桿融資平台,加速擴大投資。當資源環境遭到破壞並釋放出警訊時,中央政府鼓勵清潔能源投資,地方政府一窩蜂的競相投資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導致產能過剩。畢竟清潔能源的生產成本高昂,要取代汙染能源恐怕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為了中國長期經濟發展需要,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只會日益提高。

   中國能源儲量的主要特徵為「多煤少油缺氣」,在初級能源結構中,煤炭占70%,石油19%,水能6%,天然氣3%,核能、風能、太陽能2%。中國石油和煤炭供能合計占比接90%,不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使中國正面臨石油安全、控制汙染和減排溫室氣體的重重挑戰,降低煤炭和石油在初級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天然氣、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比重是主要的發展趨勢。

   2013年初2014年初中國許多地區受到嚴重的霾害肆虐,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北方在冬季時,燃煤和焚燒農作物所產生的空氣汙染,加上原有車輛及工廠排放的廢氣,使得整體的汙染排放增加。咸信中國政府決策當局早已意識到改善空氣品質刻不容緩,加速擴大使用天然氣是有效改善空氣品質的手段之一。為了能夠確保能源供應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許多能源消費大國,例如: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愈來愈重LNG的引進,並大規模興LNG接收站。中國天然氣資源有限,目前天然氣在能源中的比重很小,但基於今後經濟發展和環境要求,加速天然氣的開發、進口及使用是必然的趨勢。

 

LNG產業發展現況

   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天然氣產1,210億立方公尺,2012年成9.8%。其中液化天然氣成27.0%;天然氣消費1,692億立方公尺,增12.9%。又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公布的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迅速成長,13.9%,消費量1,676億立方公尺,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初級能源消費的比重將20125.4%上升5.9%。天然氣進口量達530億立方公尺,2012年成25%,對外依存度達31.6%。按照中國國家發改委的規劃,2015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分別達到2,300億立方公尺4,000億立方公尺,供應缺口可能擴大700億立方公尺。隨著天然氣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鏈發展不協調逐步顯現,供應增加與設施不足、管道快速發展與儲氣能力滯後、市場開發與配套能力落後的三大矛盾日益明顯。

液化天然氣能源轉型中國LNG市場天然氣價格改革清潔能源進口依存度基礎建設供需缺口政策推動產業鏈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