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離岸風電開發之風險控管與保險規劃方法概述
黃湘凌 (2019/04/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4期》
離岸風電開發案因具工程技術複雜與較長的生命週期等特性,本身就潛在相當的興建與營運風險,國內更因大型海事工程經驗不足,具相關經驗的風險控管人才有限,加劇國內離岸風電開發的風險。國內離岸風場潛力場址開發案中,多數國外開發商希望能採用無追索權專案融資(Non-recourse Project Finance)的方式向國內銀行借款,在無追索權專案融資模式下,融資方對專案發起人的追索權僅及於母公司為開發案所設立之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代表融資方無法要求母公司負起償還特殊目的公司債務的義務,將使融資方背負較高的授信風險,進而造成融資方對離岸風電開發案持相對保守的態度。
為促進國內離岸風電開發案的融資可行性,降低開發案的風險控管與風險分擔(Risk Sharing)至關重要,一方面必須極小化工程、財務、合約架構等各種風險,另一方面也必須將風險分配給最有能力承擔該風險的參與者。保險則在風險控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支付保費的方式將開發案可能面臨的重大財務損失移轉給外部的第三方承擔,使銀行授信風險降至可承受範圍。以下針對開發商執行風險控管流程與相關保險規劃做更深入的說明。
風險控管流程概述
離岸風電開發的風險控管流程與一般風險控管理論並無本質上的差異,執行上仍依循風險辨識(Risk Identification)、定性與定量風險分析(Qualitative &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風險回應(Risk Response)與風險監控(Risk Monitoring & Control)四大步驟(圖1)。首先,第一步的風險辨識須找出開發案中的各種潛在風險,並將辨識出的風險一併紀錄於風險登錄表(Risk Register)。接著,再按風險登錄表逐項實施定性與定量風險分析,瞭解風險的發生機率、衝擊範圍及可能的損失金額。最後,利用定性與定量風險分析的結果,決定出最適當的風險回應策略與完整的監控計畫,並且再將之確實記錄於風險登錄表。
圖1 風險控管流程圖
在離岸風電開發案規劃設計、興建與營運等各階段,上述風險控管流程皆須不斷重複執行。藉由定期更新與審視風險登錄表,一方面可檢視既有風險是否有效減緩、其發生之機率與可能衝擊範圍是否產生變化,另一方面也可監控是否產生新的風險。此外,離岸風電開發案因參與者往往包含眾多開發商、承包商、投資人與融資機構,因此在執行風險控管的流程中,開發商亦需注重與各方參與者的溝通協商,以達成最適宜之風險控管決策。
離岸風電、風險控管、保險規劃、專案融資、風險移轉、風險分擔、工程保險、再保險、風險評估、海事工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