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新冷戰下中國十四五規劃內容分析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新冷戰下中國十四五規劃內容分析

鄧巧琳  (2021/12/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12期》

20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上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即十四五規劃)之建議。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經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作為中國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首項國家戰略藍圖,十四五規劃別具意義,其特別之處在於涵蓋短期與中長期目標,一方面確立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之經濟與社會發展走向,另一方面亦為2035年第二個百年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訂下未來15年的政策綱領(注1)。十四五規劃為中國因應現今內外險峻局勢的策略方針,本文就十四五規劃中雙循環戰略、主要發展目標、科技創新自主等切入分析新冷戰格局下十四五規劃內容。

 

新發展環境中的雙循環戰略

十四五規劃開篇即明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並指明中國未來發展面臨外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內部發展失衡問題,顯見中國內外政經形勢之險峻。從外部環境觀察,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已近兩年,加上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儘管中國為少數在疫情中經濟成長率仍維持正成長的國家,在2020年全球經濟整體收縮3.59%的情況下,中國仍維持2.3%的GDP成長率(注2)。

然而,美中長期對抗態勢使得中國貿易受挫、美國技術出口限制、經濟成長減緩、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因停工與生產斷貨引發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加上反全球化的趨勢加劇,嚴重衝擊中國的經濟發展,產業供應鏈安全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內部亦面臨發展失衡、城鄉差距與人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社會高齡化、儲蓄率下降、生態環境破壞、能源危機等困境。

像是在人口高齡化方面,根據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現今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3.5%,且2010~2020年的人口年均成長率僅0.53%(注3),在生育率下降、扶老比上升的情況下,中國人口紅利優勢幾近消失,未來養老金、養老保險給付亦將成為另一項經濟隱憂。

更甚者,中國對外依存度逐年降低(圖1)。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占GDP比重為33.33%,2019年微幅下降為32.08%,2020年再度降至31.88%,儘管2020年中國出口總額較2019年成長3.6%,但進口總額卻下降1.1%(注4),且全球疫情尚未穩定、美中貿易戰持續對抗下,未來中國進出口貿易仍將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十四五規劃新冷戰美中衝突雙循環戰略科技創新自主產業供應鏈經濟安全國內需求市場改革研發投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