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東亞能源安全與區域合作展望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東亞能源安全與區域合作展望

劉禹伸  (2018/06/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6期》

東亞地區作為過去十年來經濟發展增長最快、同時也是全世界能源需求增長最快速的地區之一,卻因區域內國家能源資源稀少,對外能源依存度高,其所面臨能源安全之課題,除已影響區域內各國之能源供應穩定外,也隨著東亞各國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亦影響全球能源市場之供需穩定。而隨著東亞能源市場之相互連結性增強,於能源安全層面區域內各國之互相依賴亦趨顯著。為強化區域內整體能源安全,東亞各國似可構建一有效多邊合作機制,並循此機制協調各國能源政策,傳遞能源情資、整合資源,促進深度能源合作,以優化區域內之能源領域資源投資運用,實現長期「帕雷托最適」(Pareto Optimality)的資源分配之理想性。

本文首先檢視東亞區域內能源情勢相類似的日本、韓國、台灣等三國之能源安全相關情狀,並探討針對能源安全議題與該區域內目前既有的能源合作機制,以及未來為了促進區域內能源供給安全可能的合作方式。

 

能源安全定義和重要性

能源安全開始被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或可溯至1973年中東爆發以阿戰爭而導致石油危機之後,隔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催生了國際能源總署(IEA)成立,並提出以穩定原油供應與價格為核心的能源安全概念。當然,隨著國際情勢變動及人類應用科技革新,能源安全的意涵也隨之日新月異,進一步擴展至能源供應鏈的取得、運輸、使用、發輸配電等環節的安全性。目前,IEA將能源安全定義為:能源資源在可負擔的價格下,可持續取得的能源來源(uninterrupted availability of energy sources at an affordable price)。若依能源策略的實行時程長度而言,長期能源安全須針對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等層面考量下對能源供給適時投資。而短期來說,IEA則將能源安全的重點放在能源系統面對供需突然失衡的反應能力與韌性(the ability of the energy system to react promptly to sudden changes in the supply-demand balance)。除了IEA外,其他國際組織及能源研究機構亦對於能源安全有其看法(表1)。

 

1  各國際組織與能源研究機構對能源安全之看法

 

由表1不難察知,各國際組織或能源研究機構關注的能源安全焦點,主要為:(1)能源供給的穩定性;(2)能源價格對於民眾、產業等之可負擔程度;(3)能源供給與需求間平衡。以下即按此三基本構面,透過檢視日本、韓國、我國等東亞三國(注1)之能源安全基本情勢,歸納出其所面臨之能安課題。

東亞能源安全能源轉型液化天然氣貿易能源合作APEC油氣安全能源韌性再生能源能源自給率國際能源市場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