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從香港經驗看桃園航空城發展潛力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從香港經驗看桃園航空城發展潛力

鄭淑穗  (2009/09/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9期》

連結全世界的國際級航空城

愛台十二項建設中,國人最為引頸期盼的重大發展計桃園國際航空城,2009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後,將為桃園縣以及全國的經濟產業發展,寫下新的里程碑。在政府全力推動下,將整合桃園國際機場、鄰近相關產業及自由貿易港區,並以西濱快速道路結合鄰近的台北港,利用縝密的陸海空聯運網,將桃園地區推向全亞洲,甚而連結全世界的國際級航空城。

根據桃園縣政府估計,透過航空城的規劃與推動,預計可創造投資金額超1兆、年產值超6,000億、就業機會超8萬個,故其可謂我國現階段公共建設發展的旗艦計畫。經由「桃園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的設置,將使桃園航空城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指標性建設。目前航空城的規劃係以八大專區的土地分區開發方式,在桃園縣內營造一個以桃園國際機場為中心,向外延伸各類商業、加工製造、會議展覽、休閒娛樂及住宅等綜合都會區。

除了在地的桃園縣政府為此緊鑼密鼓規劃周邊發展構想之時,主管機場核心區域的交通部民航局也正著手進行「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園區綱要計畫」之研擬,中央及地方分頭並進,盼能將此旗艦計畫早日啟航。然而,在爭取成為亞太地區航運樞紐及連結世界門戶之時,究竟機場園區的崛起能夠帶起周邊產業如何的發展效益?相關的土地使用計畫、交通網絡之規劃應採取怎樣的配套措施?本文將藉由地理位置與桃園機場最為接近的香港國際機場之發展歷程與經驗,提供我國政府作為航空城整體規劃的借鏡,瞭解香港成為亞洲連接全世界的轉運門戶,其主要的發展策略為何?

 

以國際機場為引擎,啟動航空新時代

桃園國際機場19792月正式啟用,是當時亞洲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之一,新加坡樟宜機場即是參照本機場規劃而建成,其後20007月啟用第二航廈,目前亦正進行第一航廈之整建。除了機場建築設施的擴充與更新,交通方面則搭配2007年正式通車的台灣高速鐵路,進而連結整個大台北地區捷運網絡,而目前正在興建的桃園機場聯外捷運系統,預定2014年全線完工通車,不僅對於桃園機場的發展提供了絕佳輔助,更促使「一日生活圈」的版圖擴及兩岸三地。

桃園縣朱立倫縣長20094月於新加坡舉辦「桃園航空城」招商說明會中表示:桃園機場正好位於東亞的樞紐地位,它到北京、上海、首爾、東京、馬尼拉、新加坡等各大周邊城市,平均都只要2.5個小時。加上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緩,中國大陸的旅客和貨物都將可透過桃園機場轉機前往美國等地,儘管周邊已有新加坡、香港、上海等重要機場,朱縣長仍認為,桃園地理位置良好,各城市的機場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就如同歐洲的法蘭克福、巴黎和倫敦的機場無法相互取代一樣(1)。

航空城桃園機場機場園區轉運樞紐自由貿易港都市規劃非航空收入公私合夥服務業導向交通基礎建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