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新南向政策的風險管理與投資保障協定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新南向政策的風險管理與投資保障協定

林姿儀  (2017/02/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2期》

   在過去政府歷次南向政策的號召下,我國赴新南向國家投資之台商總數已逾萬家。隨著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各國投資環境提升,且伴隨大量中產階級出現,新南向國家已從過去的重要製造基地,轉變為不可忽視的消費市場,促使我國積極審視該區域的經濟發展潛力,進而推動「新南向政策」,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四大面向著手,期望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18個新南向國家(注1)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

   而新南向國家中,除了澳洲及紐西蘭屬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新加坡為已開發國家之外,大多數新南向國家的投資環境條件不佳,諸如基礎建設及道路鋪設率不足、水電取得不易、工資不斷上升且勞力短缺等因素,皆提高企業的經營風險。同時,部分國家的治安欠佳、政府效率不彰,加上近年來屢屢傳出的投資爭議與糾紛,包2014年越南排華事件513事件),顯示新南向國家的非經濟層面風險高,亦突顯我國新南向布局中有關風險評估與投資保障的重要性。

本文以下將概述新南向國家投資環境之挑戰,評析各國投資風險程度,並就風險管理談投資保障協定,最後提供幾項建議供參。

 

新南向投資環境之挑戰

   本文參酌世界經濟論壇「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2016~2017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及世界銀行最新發布2017年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7),經由相關評比指標來剖析新南向國家投資環境之挑戰(12),並分別列示新南向各國之「全球競爭力」評比與「經商便利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 。

 

1 2016~2017年新南向國家全球競爭力評比
 

2 2017年新南向國家經商便利度評 
 

   觀察新南向國家之競爭力發展階段(注2),2/3國家仍處於「要素驅動階段」,或由「要素趨動」轉化為「效率趨動」的過程,表示其競爭力主要建構在自然資源、低廉土地、非熟練勞動力,或因工資等要素價格上漲,漸漸地需提高生產效能及產品品質,所面對的經營挑戰來自於資源與土地的取得及人力培訓問題,以及工資上漲與生產設備升級。前者包含印度、柬埔寨、寮國、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及緬甸等國,後者則有菲律賓、越南和不丹等國。

   此外,無論是全球競爭力評比,或是經商便利度指數,可以看出新南向大多數國家之基礎建設發展尚未完備,或電力取得相當不便,且普遍商業發展成熟度低、契約執行不易,勞動市場效率低、技術勞工難尋或薪資僵固,同時政府行政冗長、建物申請及企業開辦不易且稅目過多。以基礎建設及電力取得為例,包含越南、菲律賓、柬埔寨、寮國、緬甸、孟加拉、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等,台商企業前赴當地投資時均將面臨相關挑戰。

   綜合考量新南向國家之競爭力與經商便利性(圖1),印度全球競爭力排名39,且為新南向國家第六名,但該國經商便利度僅排名全球130名,且為新南18國之13名;而不丹的經商便利度雖屬新南向國家之第七,但該國競爭力卻是新南向國家倒數第五。台商企業評估新南向投資策略時,除聚焦該市場的成長潛力,也需評估當地基礎建設及法規制度所隱含的投資成本,作為市場布局參考並預為因應。

新南向政策投資風險經商環境投資保障協定雙邊協定法規風險經濟特區政治穩定產業布局國際仲裁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