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因應經濟成長趨緩之對策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因應經濟成長趨緩之對策

莊朝榮  (2016/02/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2期》

中國經濟成長減速之分析

2007年第二季中GDP成長率高14.2%2008年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後,隨即下滑9.6%G20高峰會共同抵禦全球經濟衰退的共識下,中國祭出人民幣四兆元的財政刺激方案20092010GDP成長率維9.2%10.6%的高成長2011年繼續成9.5%2012~2014GDP成長率卻下滑8%以下2015年可能不7%。問題是,目前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壓力仍持續存在,今後中國經濟成長持續下滑將伊于胡底,各界看法南轅北轍。

目前對造成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看法,主要有下列幾種(1)中國經濟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GDP已經超越日本,經濟成長減速是很正常的現象(2)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外部需求下滑,經濟成長自然減速(3)實行貨幣緊縮政策,放款成長趨緩,抑制了內部需求,經濟成長就會減速。

第一種看法是從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經驗推演而來,隨著經濟規模擴大,經濟成長隨之趨緩,是可以理解的因素,2007~2015年經濟成長率快速下50%以上,恐怕另有更重大的因素。第三種看法是緊縮貨幣政策的結果2007年中國社會融資規模成21.5%2008年成20.5%20092010年由於實施擴大財政刺激方案,分別成34.8%27%2011年下滑20%以下,隨後逐年下滑2014年僅成14.3%2015年前三季分別成13.1%12%12.5%2007~2015年中國社會融資規模成長率下40%以上,與經濟成長趨緩關係密切。

至於第二種看法確實是導致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主因之一。從商品及服務淨輸出GDP成長貢獻率來看200710.3%20092010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外部需求大幅下滑,貢獻率-44.8%-12.9%2012年始轉為正成長,但1.3%20132014年分別-2.4%1.3%。換言之,近三年來,外部需求因素已不是構成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主要因素。

綜合上述分析可據以推論,今後中國經濟成長持續下滑的主要壓力將來自社會融資規模成長持續趨緩的影響。由於過去以來地方政府過度投資的結果,雖然帶動經濟的高度成長,但卻造成產能過剩,且對環境產生嚴重的破壞,加上地方政府過度舉債,都造成不能永續的發展。因此,中國中央政府開始整頓地方財政,社會融資規模成長遂逐年持續趨緩。

近年來,由於社會融資規模成長趨緩,實質固定資產投資成長逐年下滑2015年前三季12%,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成長率更下滑4.2%,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成10.5%,以致經濟成長率仍6.9%。因此,要在十三五時期維6.5%的經濟成長率,有必要維持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10%以上,否則就得更加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成長率。不論今後中國經濟將於何時趨於穩定,中國國務院想必極力設法在十三五時期達6.5%的成長目標,以跨越中等所得陷阱,邁入小康社會。
 

深化改革調結構穩增長

信中國國務院已掌握當前經濟趨緩的原因,為了要調整結構及穩定經濟成長,20131118屆三中全會公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而建構基本經濟制度、加速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速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以及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全面深化經濟改革的重點。

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十三五規劃國企改革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創新驅動經濟轉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