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新農業的生技之星——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新農業的生技之星——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林惠雯  (2007/01/08)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期》

       台灣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農業之發展面臨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因應此變革,政府調整我國農業政策,以「農業轉型科技化,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1)。台灣之農業技術及研發成果於亞熱帶國家具備領先的地位,擁有此優質條件但是缺乏研發成果產業化之有效平台與機制,以致目前農業產品之相關研發成果無法商品化、產業化。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之成立即是成為一個有效平台,不但可以讓上游研發、中下游開發加以結合,也可以引進更多的技術,提供農業生技產業更多元發展。而園區提供多項優惠措施及高效率之行政服務,創造優良投資環境,進而帶動我國農業科技產業發展,下文將就園區整體發展概況、廠商進駐情形、農業企業現況和政府相關配套措施加以探討。

 

園區簡介

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係於92225行政院通過並依「農業科技園區設置管理條例(草案)」而設置,也是唯一由中央主導的農業科技園區,而園區發展計畫也列為「挑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重要推動工作項目。園區於921012,由游前院長為園區籌備處揭牌,並於93227由陳總統主持基礎工程動土典禮,園區預估最高可容120家廠商,並預10年後年度產值至少可180億元,為南台灣創8,000名就業機會。園區並9512141621日舉辦一系列開園活動,鄭重宣告農業科技園區之業務邁入新的里程碑。

(一)基地暨座落位置

園區分為兩期開發計畫。第一期開發計畫「海豐基地」,位於屏東縣長治鄉,占地面積約233公頃,主要發展產業以植物種苗、花卉、保健機能性食品、動物用疫苗為主,並已93年開始接受廠商進駐,第二期開發計畫「太源基地」,占地面積約107公頃93年度開始規劃,與「海豐基地」相距約35 公里,基地由於靠近海域,因此主要研發漁業生物技術為主,發展觀賞魚、水產種苗等(2)。園區鄰近屏東市及高雄市二都會區,距南二高長治交流道僅1.5公里,至屏東市區約7公里,由園區到高雄小港國際機場及高雄港於一小時內可到達。

(二)園區設置目的

園區設置之主要目的在於提升農業科技產品的研究開發、創新育成與量產行銷之功能,藉由此帶動農業科技產業技術的提升。為加速發展農業科技產業,以加速形成農業科技產業聚落,擴大高附加價值產品外銷,園區規劃成兼具了研發、產銷、加工及轉運等功能,進一步也建構園區進駐企業多元化衛星農場原料供應體系,帶動傳統農業轉型經營,實質提升農民收益(3)。 

(三)重點發展產業

園區發展模式與其他農業科技園區的最大不同,在於並非僅著重單項產業發展,其發展產業項目是涵蓋農、林、漁、牧業,以九大前瞻產業「植物種苗及其產品」、「種畜禽與無特定病原動物及其產品」、「水產種苗及養殖產品」、「生物性農藥」、「生物性肥料」、「動物用疫苗」、「動植物病蟲害檢定試劑」及「機能性食品、科技中草藥、藥妝品」、「動植物分子農場」等進行發展,目前正積極爭取各項產業廠商進駐(4)。

屏東農業生技園區農業轉型科技化產業聚落高附加價值政府補助生質能源九大前瞻產業研發創新國際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