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政府支出加籌碼——財政政策大刀闊斧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政府支出加籌碼——財政政策大刀闊斧

楊舒晴  (2009/05/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5期》

金融風暴之發展

全球金融風暴的起源,來自於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許多大震盪,包括了美國房地產市場景氣急轉直下,造成各地房價重挫、房市交易冷淡,進而影響由次級房貸包裝而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值,使得各大投資機構與投資人蒙受極大損失。這個金融野火由房地產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一路延燒到資本市場與美國實體經濟面,股市連日大跌、經濟數據低於預期,迫使聯準會(FED)不得不緊急調降聯邦準備率,以因應市場流動性缺乏與信心潰堤的問題。

儘管聯準會不斷祭出許多挽救市場信心的措施,但這場金融風暴並未因此而有所緩和,反而因為金融市場的持續惡化而引發更多金融危機(表1)。2008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遭摩根大通(J. P. Morgan Chase)收購、同年7月美國兩大房貸融資機構龍頭—房地美(Freddie Mac)以及房利美(Fannie Mae)因為集團瀕臨破產而被美國政府接管。然而壞消息並沒有因政府屢屢出手救市而停止,2008年9月,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OA)所收購,緊接著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因為財務漏洞龐大,加上併購案談判破裂而宣告破產,令市場一片譁然與錯愕。

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之後,全球最大的金融保險服務機構—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出現了財務危機,迫使美國政府接管AIG,緊急挹注資金救援。在數家全球性的金融集團出現危機與破產之後,這場風暴迅速延燒到了其他國家,2008年10月,新興市場國家如冰島、匈牙利、南韓等國亦向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求援。這一連串層出不窮的金融挫敗事件,已經導致全球的金融市場急速惡化,進而引發各國出現經濟成長趨緩、消費疲弱、投資減少以及失業率攀升等經濟民生問題,全球經濟已陷入衰退的危機。

 

1  重大金融事件整理

 


各國財政政策介紹

這場金融風波使許多國家的金融市場受損嚴重,為了拯救低迷的經濟情勢,美國、歐盟,以及亞洲等主要國家都在盡全力遏止這場風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更大刀闊斧展開一些具體的政策與措施,來挽救岌岌可危的經濟。以下,本文將列舉出一些主要國家在金融風暴之後發展的情形,以及所採取的因應對策,以供參考(表2)。

(一)美國

在布希政府的強力推動之下,美國國會於2008年2月通過包括退稅、減稅的振興經濟方案 (stimulus package),總額高達1,670億美元、預估約占美國GDP的1.2%。根據方案內容,每位納稅人最多可獲得600美元退稅額度,夫婦可獲得1,200美元退稅,而收入達3,000美元而未繳稅的民眾,也可以獲得300美元的退稅額度。

但隨著房市不斷重挫,加上美國兩大房貸融資機構龍頭—房地美(Freddie Mac)以及房利美(Fannie Mae)因為企業瀕臨破產而被美國政府接管。美國政府於2008年7月30日又推出「房屋與經濟復甦法案」(Housing and Economic Recovery Act),這次的紓困額度更加龐大,總額達到7,000億美元、約占美國GDP的5.5%,主要措施內容包括:(1)成立獨立機構以監督管理房地美以及房利美;(2)將符合條件之房貸戶,轉換部分房貸為30年期固定利率之美國政府保證房貸 (FHA loan);(3)對房貸戶及房價受創社區提供協助;(4)提高政府保證房貸上限,由原本的95%提升至110%。

全球金融風暴次貸危機經濟衰退財政政策經濟振興方案政府干預刺激經濟國際合作量化寬鬆失業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