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CCS技術於台灣社會之溝通案例分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CCS技術於台灣社會之溝通案例分析

李宜軒、林冠廷、林若蓁  (2019/04/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4期》

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簡介

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CCS技術)由捕獲、運輸和封存三個環節組成,藉由捕獲大型煤、天然氣發電廠與大型工廠等排放的二氧化碳,並運送到適合的地質深層處封存、以生物吸收(如藻類)或再利用,以避免排放到大氣中,藉此減緩溫室效應。

地質封存場址必須有防止二氧化碳洩漏至地表的地質,具有不透水特性的蓋岩層防止二氧化碳向上移動,以及具開放孔隙之儲集層(指水、石油或天然氣等液體聚集的地層)。在石油工程的經驗中,利用耗竭氣層轉換為地下儲氣窖使用的可行性,以及石油工業界經常將二氧化碳灌注於已瀕臨生產耗竭的油氣田以增產油氣、提高油氣採收已是成熟技術(二氧化碳驅油氣技術CO2 Enhanced Oil / Gas Recovery, EOR / EGR)。

然而碳封存除了技術尚須實驗外,民眾接受意願與法令層面等非技術問題也CCS技術發展阻礙。2000年代中期開始,歐洲已經有數CCS示範計畫面臨抗爭,最終降低示範規模或取消計畫。據此,本文分CCS技術於台灣社會溝通案例,希冀共同為能源轉型貢獻心力。
 

國際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民眾溝通案例

(一)德國碳封存發展與現況

CCS技術示範計畫2004年起即著手啟動,包含由歐陸最大發電Vattenfall進行碳捕獲Schwarze Pumpe電廠,以及由德國地質科學研究中(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Geosciences, GFZ)試驗碳封存技術Ketzin封存先導示範計畫20086GFZ即開始Ketzin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作業20115月起Schwarze Pumpe純氧燃燒先導測試電廠進行合作,預計在該場址進行儲存二氧化碳作業。截20138月最終注入前,儲存二氧化碳量已超67,271噸,且無洩漏情形。

為提升一般民眾接受新技術資訊,兩處示範計畫皆有開放展覽提供大眾認CCS技術之管道,是故至目前為止該試行廠址並無抗爭事件產生Schwarze Pumpe電廠於廠區內設置專門之展覽室,大篇幅的介CCS技術之相關流程與進行之程序,並製作成問題教材,提供民眾參訪教育之機會,讓大眾能夠明白的了CCS技術之做法與過程Ketzin封存先導示範計畫自開啟以來皆採取資訊公開透明方針,並持續與地方利益團體進行溝通及合作,接受各界之訪問申請,以利推動封存資訊的公開及進行民眾溝通,2011年約有各國訪1,000人次參觀訪問,並且每年皆定期舉Open House活動(約每5~6月),主動邀請學界及各團體訪問,進行教育宣傳工作(1)。

CCS技術碳封存碳捕獲能源轉型社會溝通民眾參與環境教育減碳政策科技應用示範計畫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