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政府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的人才治理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政府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的人才治理

王偉鴻  (2017/10/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0期》

   企業數位轉型的定義意指企業透過數位技術,協助企業的商業模式做出改變,並重新思考企業的價值定位,以創造更高效率與價(Matt, Hess, & Benlian, 2015; Morabito, 2014)。換言之,企業推動數位轉型其關鍵是透過重新排列價值鏈,藉以創造更多核心價值,大幅改變企業競爭局面,甚至成為同行難以超越的優勢局面。舉例來說,可能是使用新型數位產品代替傳統產品和服務,打敗競爭者和其他行業的企業;利用新數位商業模式創造新收入來源;重新配置價值傳送模式,並在價值鏈中擔任不同角色等。

   面對數位轉型工程,企業主首先面對的乃是導入意願與資源投入與否的判斷,透過相關的企業體質檢測量表來得知自身數位化程度是協助業者決策的起點。但更關鍵的前提應是企業主必須依據自身企業的優勢與核心能力,重新思考公司未來的價值定位,來擬定一套完整的轉型策略與後續的數位推動策略,然後根據擬好的轉型策略架構,並透過數位技術的導入提升公司營運的改善和創新,才可能取得競爭市場主導權。

   透過本研究的國內企業訪談與新加坡個案皆發現,中小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的導入困難有所謂「三缺」現象:缺人才、缺資金與缺認知,尤以缺人才最嚴重。相關人才的專業協助對中小企業在數位轉型策略的擬定規劃階段、和後續的數位技術應用階段往往是數位轉型的成敗關鍵。國內企業主都知道數位轉型對企業成長重要,但實際上在數位技術導入的光譜上,國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仍散布在原始和開始導入階段,也有些有提出轉型策略和定位的業者,已處於全新的營運模式和市場定位。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國內業者(主要是中小企業)為何無法推動數位轉型?在決定如何導入這個階段時,業者的評估因素有哪些?中小企業在導入前規劃與導入後應用這兩階段,需要哪些相關人才協助?政府該如何協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的人才治理? 

 

國內企業數位轉型的現況調查

   台灣企業在全球數位企業地圖的位置如何?台灣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可從近年發布的兩份調查報告或可窺知全貌。TechOrangeOracle舉辦2017台灣雲端應用趨勢大調查」,該份調查發現:台灣企業中高階經理人雖然了解企業數位轉型趨勢與重要性,但在帶領公司數位轉型的實際作為上,卻動作緩慢且決策保守,台灣中小企業在這場全球數位轉型競賽中目前居於不利弱勢地位。

   台灣企業在數位轉型上雖然面對來自外部市場的嚴峻挑戰,但最大壓力卻是來自企業內部,尤其企業主本身就是企業轉型的阻力,有46%受訪者認為,台灣企業主缺乏對數位轉型發展的基本認知和魄力。甚至有高42%國內企業的數位化程度仍是依賴傳統的企業資源規(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統,以及客戶關係管(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資訊系統,甚至某些業者自以為導入這些資訊系統就已算完成數位轉型。

   至於微軟發布的《亞洲數位轉型研究調查報告》(2016)也提出相似的調查發現:該報告指出有高83%的台灣企業認為企業數位轉型是當務之急,但台灣大多數企業的數位轉型仍是停留在極初始階段。在數位轉型策略上台灣僅23%企業主有完整的數位轉型策略,比例低於亞太地區29%

   從上述兩份調查皆發現,國內企業主都知道數位轉型對企業成長很重要,但實際上國內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數位轉型仍停留在數位化原始階段,企業主大多沒有提出數位轉型策略想法,這不利於我國企業競爭力。

   從企業訪談發現,國內中小企業不敢貿然導入數位技術癥結在於,國內業者大多沒有整體的數位轉型策略和數位技術導入後的差異化定位;再者是業者對數位轉型概念不熟悉且不知該如何數位導入,要優先導入在哪個生產環節上?以及導入後能否產生效益及盈利等;再加上每個廠房都有不同的產線配置、生產流程與新舊機台設備,數位導入方案就各有不同需求和盤算。

   本文以為,中小企業需先了解自身公司的能力、資源和公司目標為何,必須找到企業現階段需要解決問題的缺口所在,再依據企業自身的資金能力,決定做整廠改造或生產環節的個別優化、選定適合的數位化方案,這樣才能達到具體的導入效益(圖1)。

數位轉型顧問人才轉型策略數位技術數位生態系中小企業政策補助產業升級數據分析技術認證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