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論壇】經濟分析要避免單線思考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2/11/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1期》
經濟很複雜而理論太簡化所以有很多悖論
經濟學裡有很多悖論(Paradox),也就是看似正確的一種想法卻存在著和它矛盾的現象之情況。現在維基百科上經濟學的悖論一條就列了42種,而未列入的還有很多。那麼多悖論存在不表示經濟學沒用,這反而是經濟學的長處之一,也是經濟學進步的重要動力。但這當然也表示在應用各種經濟研究或主張時必須十分小心,常常不可太執著某一種甚至是自己的看法。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經濟學有這麼多悖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行為及經濟社會都有很多相互影響的因素,各種研究或討論幾乎不可能考慮到所有重要因素,更不可能考慮到所有因素,於是考慮不同因素的思考和分析便會得到不同的結論,這些結論有時更會和簡單只考慮一、兩樣因素的想法很不相同,因此就形成悖論。在經濟學發展起來之前,很多非自然科學的推論是單線的。這類推論也常常很精彩而有意義,但也可能說服力不足。《孟子》〈滕文公下〉批評楊朱和墨翟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就是個例子。
再偉大的學者也無法同時考慮所有經濟因素
經濟學的特長之一就是把多個重要因素和影響途徑同時加以考慮,因此常無法用普通語言做推理,而必須運用圖形、數學方法、甚至用電腦來幫助人腦的思考。這當然可以比單線思考更周延,但因為經濟社會的影響因素極多,而數學和電腦分析仍無法納入所有的因素,納入的方式也不必然正確,因此這些複雜的分析結果也不一定是唯一答案,更不一定正確。量子力學創始人普蘭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曾向凱因斯說,他也曾想研究經濟學,但經濟太複雜了,他的數學能力不夠。理論電腦科學和賽局理論奠基者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曾說,不相信數學是簡單的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人生有多複雜。經濟研究者要記得這些數學遠比經濟學家好之偉大學者的話而心存謙卑。
整體性的分析才發現看不見的手和節儉的矛盾性
經濟學思考更多影響因素而得到和一般想法不同結論最重要的例子大概是亞當‧斯密所提出的市場機制,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在追求市場均衡的過程中,讓人類的自利動機交互作用,而形成對整體社會有利的結果。另一個也很重要的例子則是凱因斯有關節儉的矛盾性,也就是大家想增加儲蓄卻可能使總所得及儲蓄反而下降的總體經濟分析。這兩個都是用整體經濟相互影響範圍來推論出來的結論。
經濟學悖論、多因素影響、整體分析、看不見的手、節儉悖論、比較利益法則、需求法則、貨幣貶值、國際貿易、假設推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