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新興經濟體之FDI趨勢——金磚四國之比較
簡淑綺 (2006/08/07) 《台經月刊第29卷第8期》
新興經濟體崛起最直接的顯現,即在於外人直接投資(FDI)的興起。的確,近年來因為有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使得全球FDI資金流動得以保持活絡,故其流動趨勢與未來展望也為各界所關注。本文,首先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 2005年全球投資報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簡介新興經濟體FDI發展,其次分別探討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的FDI發展,最後予以歸納分析。
新興經濟體之FDI發展
一般我們稱新興經濟體,包括UNCTAD在內之國際組織都未對其有詳細界定,在UNCTAD之全球投資報告中也沒有特別將新興經濟體國家分別出來。惟根據摩根史坦力指標,目前新興經濟體共有26個國家(附注),這些國家都屬於開發中國家,且是各地區之開發中國家的主要國家,吸引絕大多數之FDI資金流入,因此本文將UNCTAD報告中的開發中國家視為新興經濟體國家。
經過2001、2002、2003年分別各41%、13%以及12%的負成長之後,隨著全球經濟復甦,2004年全球FDI流入量終於有所增加,較2003年溫和成長2%。在這當中,雖然仍以流入已開發國家為主,占全球金額的64%,但其所占比例已因開發中國家的崛起而在減少中;反觀開發中國家的FDI流入量卻持續快速增加中,2004年成長40%,占全球比重攀升至36%,為1997年以來最高水準,也因此令每年FDI流入已開發國家金額與開發中國家之差距逐漸縮小,至2004年僅相差1,470億美元。而流入於開發中國家之FDI呈現分布相當不平均的特徵,其中60%集中在中國、香港、巴西、墨西哥及新加坡六個國家。
FDI進入方式,一般有以製造生產銷售為主的投資與企業購併(M&A)兩種。採取以製造生產銷售為主的投資,主要在於投資者擁有其產業特有的生產技術與技巧;至於M&A則無須強調應特別具備何種產業技術與技巧。以製造生產銷售為主的投資,主要盛行於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投資,因為開發中國家可能基於國家發展的需要,為了引進已開發國家優良的生產製造技術,因此對於該類投資行為會爭相訂定優惠政策以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而這也是帶動2004年全球FDI回暖的動力之一。至於M&A則主要盛行於已開發國家之間,較少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投資。因為一方面受限於開發中國家對M&A嚴格規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開發中國家之企業質地普遍較差,較難吸引外國企業目光所致。但近年來中國、印度除外,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隨著國家放寬對M&A的管制,以及自由化的推動,令這兩個國家之部分企業受到國際公司的注目,中國並成為2004年吸引最多M&A投資金額的開發中國家;而開發中國家2004年所吸引之M&A投資逾1/2落在中國與印度。
外人直接投資、金磚四國、跨國企業、經濟成長、資金流動、製造生產銷售、跨國併購、天然資源、服務業開放、全球化布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