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因應國際新局以我國既有優勢推動產業新發展
王欣瑜(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4/17) 《台經月刊第48卷第4期》
高齡化、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等趨勢帶來新的需求,為我國ICT優勢產業應用擴散創造機會。同時,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推動電動化應用成為新世代產業,面對新興市場崛起與產品創新挑戰,傳統產業透過材料與技術創新持續轉型升級,因此,本研究聚焦於高科技、新世代與傳產領域,期運用ICT、電動化應用與技術創新等優勢,掌握更多市場先機。
全球歷經了三年多的新冠疫情,加上俄烏戰爭、淨零碳排等重大事件,改變生活型態,延伸許多新產品、新服務的需求,加速各國調整產業發展策略與布局,為下一階段經濟成長新動能做準備。除發展新產業外,運用既有產業優勢進行升級轉型、跨域應用發展,也是挹注經濟成長重要路徑之一。
我國產業發展長期累積了多元的產業群聚、完整的ICT供應鏈,以及新興科技迅速布局等競爭優勢,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優勢不斷外溢並形成新的發展機會,若能善加運用這些優勢,我國將能在新領域中掌握更多市場先機。
我國產業發展優勢
(一)產業群聚多元且完整
我國從北到南依地方發展與產業特性,形成眾多產業群聚,其中,北部地區形成資訊電子工業;中部地區聚集機械設備業、金屬工業;南高屏為石化業、基本金屬、食品及飼品業之生產重鎮;而東部則為礦業,產業發展類型相當多元具有彈性及敏捷的生產優勢,可快速因應市場變化,爭取更多國際新產品合作發展機會。
(二)ICT產業鏈完整
我國北、中、南三大科學園區所形成的高科技產業創新走廊,有利於加速推動台灣成為全球創新研發中心,而國內半導體代工帶動上游IC設計、下游的封裝測試發展。我國ICT產業孕育許多全球第一大廠,如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廣達、華碩、欣興等,完整的ICT產業鏈有助於向下游ICT應用領域發展,如科技醫療、車用電子。
(三)中小企業靈活有彈性
中小企業充滿活力彈性,兼具靈活創新的特性,孕育許多隱形冠軍企業,可快速串聯成龐大供應鏈,因應產業發展快速變化,以及配合客戶新概念及時調整生產,進行新發展或生產新的產品。
ICT供應鏈、科技醫療、車用電子、電動車、E-Bike、生技產業、跨域整合、淨零碳排、高齡化市場、法人研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