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施建生專欄】李嘉圖對經濟科學之發展的影響

 

台經月刊

 

【施建生專欄】李嘉圖對經濟科學之發展的影響

施建生  (2010/12/06)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2期》

1830年代,李嘉(David Ricardo)所提出的理論體系已受到許多批評而漸趨式微,但他對經濟科學之發展則已造成宏著影響。現在我們可對這種情形略加敘述。


一、理論體系之宣導的不息

首先要指出的是,儘管李嘉圖的理論已受到猛烈的攻擊,他的門徒則仍若無其事地照常宣導。另一方面,過去對之持異議者的言詞,後經細加體察,似又不若初聽到時激烈,對其所提出的關於分配的基本原理並無多大的歧見。因而就使人懷疑,常為人所提到的馬爾(J. L. Mallet)所作的政治經濟學會會議紀錄的準確性。例如據他所述,該會1831年曾對李氏的理論體系從事討論,在第一次會議時大家都對之持異議,而第二次會議時大家則認為李嘉圖是一位不善於寫作的人,往往以同一名詞說明兩種情況,但他所提出的原理則為正確的。這顯然與第一次會議時的情況相反,兩者中究以何者為準,則可持疑。(詳情可Samuel Hollander, The Reception of Ricardian Economic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XX, July 1977, pp.253~255)實際上,馬爾薩(T. R. Malthus)就曾表示,當初該會要在那一年提出這樣嚴肅的問題來討論是不妥的。他說:

「我沒有料到(自從與李嘉圖辯論後)在這樣短短的時間內,就於政治經濟學會中提出『在李嘉圖先生的著作首次提出的原理中,有無現在可認為是正確的?』這樣一個問題來討論。我目前憂慮的是反對他的浪潮太高漲了。」(上Samuel Hollanderp.255

接著後來英國連續出現了兩位經濟學大師:一位是約翰.司徒.彌(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另一為馬夏(Alfred Marshall, 1842~1924)。前者1848年寫了一本「政治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繼麥克庫洛(J. R. McCulloch, 1789~1864)所著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之後成為英國最主要的經濟學教科書。後者則1890年出版了「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成為繼前者的「原理」之後最主要的經濟學教科書,兩人都尊敬李嘉圖的貢獻而加以復述與發揮。他們兩人傳輸的思想都給人們深刻的印象,這就如同將李氏的理論體系加以適當的解釋,因此這一體系實際上等同於給予大家的一種正確的分析。

我們知道,約翰.司徒.彌爾是詹姆斯.彌爾的長子,自幼即被視為神童,受到他父親精心培育,三歲讀希臘文,六歲能作文,八歲讀拉丁文,並在十歲時就開始閱讀經濟學。在他父親訓導下,李嘉圖的體系自然深為其領悟而敬仰。他的「原理」將許多對李氏理論的批評加以結合,作公平客觀地處理,但是在他看來,所有對李氏的批評都是些細微末節,並不涉及他的基本要義。換言之,他認為李嘉圖所犯的錯誤都是微細的,不是根本的。

馬夏爾繼約翰.司徒.彌爾之後亦強烈表示,如果一個人確實瞭解李嘉圖的真諦,就會認為他的結構是完整的,雖然其中有些細節須加修正。馬氏對於李氏體系的探討方法,可引其「經濟學原理」之附「李嘉圖的價值理論」中的一段話來表達:

李嘉圖理論勞動價值經濟學派演繹分析馬克思批判古典經濟學政治經濟邊際生產力經濟思想史科學方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