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泰國BCG模式走向國際舞台:以APEC糧食安全為例
陳宥喬 (2022/03/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3期》
糧食安全是APEC推動永續發展工程中主要的領域之一,而2021年指標性文件「邁向2030糧食安全路徑圖」(The Food Security Roadmap Towards 2030, AFSR 2030)在APEC推動未來十年亞太區域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其亦被列入「奧特亞羅瓦行動計畫」(Aotearoa Plan of Action)集體行動和2021年經濟領袖宣言。因此,本文從2021年邁向2030糧食安全路徑圖出發,帶領讀者理解2022年在泰國主導下APEC糧食安全議程可能的模樣,同時淺談我國未來在APEC糧食安全領域之行動。
APEC推動新時期亞太區域糧食安全議程
APEC作為區域經濟整合的平台,以成員共識決、平等發言的特性,相較其他拘束力較強的國際組織,對於創意做法具包容性,讓各經濟體在各類型次級論壇和工作小組內分享議題倡議的經驗。這樣的組織架構與文化,使得APEC在協助建立亞太地區糧食安全體系具備極深的影響力,在此條件下,糧食安全政策夥伴(APEC Policy Partnership on Food Security, PPFS)於2012年正式成立。
(一)PPFS的緣起與設計
由於國際糧食價格遭遇劇烈波動,APEC於2008年開始檢視1998年提出之「APEC糧食體系」倡議,並於隔年提出APEC糧食安全工作計畫(APEC Food Security Work Plan)。為了設定APEC共同追求的糧食安全具體行動與措施,日本在2010年召開首屆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會後發表「APEC糧食安全新潟宣言」,並於2011年決定成立PPFS以作為APEC討論糧食安全議題的專屬論壇。
PPFS重視建立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並邀請相關國際組織、公私部門參與討論與合作。為了匯集APEC推廣糧食安全相關計畫的能量,PPFS近年也加強與「農業技術合作工作小組」(ATCWG,注1)、「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OFWG)、「農業生物技術高階政策對話」(HLPDAB)進行跨論壇的合作。
(二)展望下個十年:「邁向2030糧食安全路徑圖」
檢視完邁向2020糧食安全路徑圖(AFSR 2020,附表),PPFS於2021年已制定AFSR 2030為主要任務,透過設定目標與執行策略,回應未來十年亞太區域內的糧食安全挑戰,包括COVID-19疫情、人口結構變化及氣候變遷,以發展更加永續且韌性的糧食體系。路徑圖將亞太地區未來十年糧食體系的發展區分成數個關鍵行動(key actions)領域,分為數位化與創新(dig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生產力(productivity)、包容性(inclusivity)、永續性(sustainability)及公私部門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BCG模式、APEC、糧食安全、永續發展、2030糧食安全路徑圖、公私部門合作、數位化與創新、氣候變遷、糧食損失與浪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