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下半年以降,由於美國次級房貸信用危機所引發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使得國際經濟景氣急轉直下。面對自二次大戰以來全球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各種經濟振興及景氣刺激方案,除了降息、企業紓困、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擴大公共支出等政策措施外,代表經濟及產業結構轉型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逐漸為各國政府所重視。
2008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首度提出綠色經濟倡議(Green Economy Initiative),倡導綠色經濟刺激方案,包括住宅節能翻新、永續性公共基礎建設及創造綠色工作機會等。同年12月於波蘭波茲南舉行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4屆締約國大會(COP14),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進一步提出「綠色新政」概念,師法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於1930年代提出並讓美國度過經濟大蕭條的「新政」(New Deal),呼籲全世界各國領袖應積極共同投資綠色的未來,投入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修復支撐全球經濟之自然生態系統的綠色經濟計畫,而得以同時解決氣候變遷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危機。
UNEP並於今(2009)年2月進一步推出「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 GGND),揭櫫3大目標:(1)短期-帶動世界經濟復甦、創造就業機會並保護脆弱族群;(2)中期-降低碳依賴、生態系統劣化及水匱乏;(3)中長期-至2025年達成終結世界極端貧窮的目標。報告提出全球共同投資7,500億美元的建議,亦即運用全球GDP的1%,投資於包括節能建築、永續運輸、永續能源(潔淨能源、再生能源、智慧型電網)、永續農業及生態基礎設施等領域,並呼籲20國集團(G20)成員國能起帶頭作用。
各國推動綠色新政概況
當前世界各國因經濟衰退導致主要產業均受重創,未來復甦需仰賴新的經濟成長動能,因此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聯合國倡導透過實施「綠色新政」以走出經濟陰霾的主張。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均於經濟景氣振興方案中,特別著重綠色經濟計畫,帶有明顯的綠色新政內涵。
(一)美國
美國總統歐巴馬將綠色新政的內涵納入於其經濟振興預算法案中,更使綠色新政受到國際矚目。歐巴馬於2月簽署的7,870億美元復甦與再投資計畫(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Plan)中,包括677億美元的「清潔、效率美國能源」方案用於提升能源效率、發展潔淨能源及交通節能等。美國經濟振興方案有一半以上的計畫涉及能源產業,可以說其核心精神即為透過新能源產業革命的方式,再創美國經濟成長。
(二)歐洲
歐盟委員會於1月提出總額35億歐元的能源投資計畫,以刺激經濟並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包括7億歐元用於加強歐洲電網建設、5億歐元建設沿海風力發電計畫、12.5億歐元建設二氧化碳捕捉儲存計畫等。歐盟更於3月宣布將在2013年之前投資1,050億歐元支援發展綠色經濟,以促進就業及經濟成長。
(三)亞洲
韓國於1月宣布,計劃於未來4年將投資50兆韓元(約362.8億美元)推動綠色新政,推出涵括9項主要及27個附屬之專案計畫,以創造2%的經濟成長率與96萬個新的就業機會。綠色新政主要推動目標係盼建構綠色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以因應短期景氣蕭條之困境,並確立中長期之經濟成長動力。綠色新政主要3大內容,包括:(1)綠色社會間接資本(SOC)-主要核心事業包括整建4大江河、建構綠色大眾交通網、綠色國家資訊基礎建設;(2)低碳、高效率之產業技術-興建預防水災之中小型水壩、開發綠色汽車及潔淨能源、增加回收資源活用及再生能源設施;(3)環保、綠色生活-鄉村地區節約能源,設立森林碳循環小村,推動建造綠色房屋、大樓及環境友善生活空間。
同樣預計推出綠色新政的還有日本,目前正著手制定針對溫室氣體減排的經濟振興方案,計劃於未來5年內將綠色經濟市場規模擴大至100兆日圓(約1.08兆美元),並於相關產業新增220萬個工作機會。研擬中的方案包括各種擴大內需措施,例如對購買節能家電和電動汽車提供補貼、促進節能型住宅普及、對環境領域投資實施免息貸款、為民間建設風力發電設施提供融資支援等。
綠色新政於我國之啟示
聯合國提出「綠色經濟倡議」,大力提倡「全球綠色新政」,已獲許多先進國家積極響應,顯示擴大綠色投資、發展綠色經濟正逐漸蔚為全球風潮,有望成為未來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及成長的新動力。台灣在這一潮流趨勢中並未缺席,政府正落實執行「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節能減碳行動方案」,積極規劃推動「綠能產業」為新兆元產業及六大新興產業,擬具各項具體策略,以掌握全球綠色新政的龐大商機。然而,在政府積極投入這波「綠色新政」的風潮中,我們認為以下幾點觀察必須加以重視,以能在政策規劃及執行時不致有所偏誤。
(一)推動綠色新政必須有整合性政策思維及規劃
目前國內在討論綠色新政時,似乎欠缺整合性思維,使得綠色新政被簡約為綠色商機,甚至只是發展綠能產業而已。綠色新政不同於傳統新政的本質,就是要從追求經濟成長到追求結構調整,需要綜合兼顧也是「3E」之經濟成長、就業增加、環境保護等指標之平衡發展。只有在這三方面都具有永續性之政府公共投資,才是真正具有「綠色」意義的新政。因此,我們觀察前述先進國家政府所擬訂的「綠色新政」,共同透露出新政推動的願景:藉由跨入綠色經濟進而成功轉型至永續發展的低碳社會。
因此,以當前政府積極推動之4年新台幣5,000億元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方案為例,在執行上即應考量到作為綠色新政的實質意義及配合措施,除重視經濟及就業之效益外,更強調其節能減碳的永續「綠色」價值,例如潔淨能源使用、節能生態設計導入、綠色節能產品使用、低碳公共運輸等,才能建立影響深遠及變革性的永續利用模式,而有別於過往淪為應急之覆轍。
(二)推動綠色新政應著重長期而永續的成果
隨著國際綠色新政風潮,許多國家政府也開始標榜其推動經濟振興及景氣刺激的預算將用於提升能源效率、發展潔淨能源科技,以及建造永續能源基礎建設等方面之投資。投資綠色產業、再生能源以及生態基礎設施及系統服務不再被視為是對國家及產業經濟的負擔,相反的,甚至認為是協助推動經濟復甦的必選途徑。
然而我們必須認知,綠色新政的著眼點乃是藉由對再生能源、資源及基礎設施之投資,帶動經濟結構轉型,產生永續之產業鏈結、就業效果與生態系統。因此,推動綠色經濟計畫,應該放諸長遠發展所帶動的革命性轉變,不能只講求短期速成效果或短期刺激經濟目的,以致忽略長期結構調整之策略規劃。
(三)推動綠色新政應考量資源有效配置
此外,必須加以正視的則是資源的有效配置。考量到全球綠色產業的投資風潮,對國內公、私部門或生風行草偃之效,可能導致資金需求的競爭及排擠,未來如何有效分配經費預算,並對投資效果進行評估,亦將成為避免投資泡沫化所必須關注的重要課題。
因此,我們認為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應該聚焦選定具發展前景及主流趨勢的項目,集中資源投入研發,結合相關產業利基,以能扶持具競爭力的本土能源產業,進而進軍國際市場,才能獲致突破性成果。
綠色新政為經濟永續發展之實現基礎
欲化解當前全球金融海嘯所引發之空前經濟衰退危機,如果只是單純地推動傳統的經濟振興及景氣刺激方案,雖屬必要,但不足以因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透過全球綠色新政的推動,建立新穎及變革的發展模式,建構綠色經濟體系,將可避免投資於傳統基礎設施及傳統耗能產業項目可能陷入成長瓶頸問題的惡性循環。這也就是UNEP所提出全球綠色新政將能創造的「四贏」結果,亦即同時解決經濟衰退、維持能源安全、創造就業機會與二氧化碳減排等問題。因此,綠色新政既是應對及化解當前經濟危機的必要舉措,也將為全球經濟提供中長期成長動力及永續發展之實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