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論朝鮮半島情勢對東亞及兩岸經貿發展之影響

 

台經月刊

 

【社論】論朝鮮半島情勢對東亞及兩岸經貿發展之影響

陳沛如  (2009/09/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9期》

   日前,南韓前總統金大中病逝,北韓首度派遺弔唁團前往致哀,停留期間並與李明博總統進行其上任以來,雙方首度的高階層會晤,由北韓代表傳達金正日希望促進雙方合作的訊息。此一最新發展似乎使朝鮮半島數月來的緊張情勢,出現緩和的跡象。然而,在北韓尚未準備放棄核武,且持續以武力威脅區域安全的同時,有關朝鮮半島的情勢演變及其潛在的衝突危機,仍然可能直接威脅維繫區域經貿發展的和平基礎,其影響既深且遠,我們不可不關心。

回顧半世紀以來東亞各國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及繁榮景象,其前提正是冷戰時期成形的國際均勢下所帶來的長期和平。台灣也得以在這樣的局勢下發展出其亮麗的經貿成就。然而,隨著蘇聯的瓦解,及中國在年代以後因改革開放而逐漸與北韓漸行漸遠,朝鮮半島的情勢也因此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事實上,南北韓自韓戰停火以來,由於並未簽訂和平協議,因此理論上仍處於戰爭狀態,加以北韓擁有核武的現實及其最近的動作頻頻,均使得鄰近的東亞國家備感威脅。半世紀以來區域的和平局勢正面臨著極大的變數;台灣在此詭譎多變局勢中的自處之道,及其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實與我們能否永續發展賴以維生的經貿活動息息相關,值得我們特別重視。

影響朝鮮半島穩定的因素很多,而近來引發諸多臆測的接班問題則是關鍵因素之一。自20089月以來,有關金正日健康情形不佳而面臨權力移轉問題的傳聞即甚囂塵上。其後有關其子金正雲在(2009)4月,受命在統領北韓全120萬軍隊的國家國防委員會中擔任職務、接班態勢明顯的消息看來,我們可以判斷,北韓基於其專制王朝的本質,為確保指定繼位者順利掌權並避免權力旁落、甚或造成政權分崩離析的後果,此時內部的權力爭鬥可想而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便可以理解,金正日近來採取一連串挑釁行為的目的,即在於營造其國內同仇敵愾以抗外敵的局面,以利其子順利接棒。只是,這種鋌而走險的做法對區域安全所造成的風險極高,一旦有任何一方錯判情勢,均可能使衝突一觸即發,危及整個區域的穩定。

朝鮮半島情勢的高度不穩定,可以從近幾個月來北韓展現強硬的核武發展態度,及其引發的區域緊張情勢跟相關的事件演變嗅出端倪。今4月以來,國際社會即因北韓宣稱其發射火箭一事形成不安的氣氛。儘管北韓一再堅稱當時火箭裝載的是通訊衛星,但其說詞始終無法消除國際社會認為其實際上係試射長程飛彈的疑慮。隨後,為回應聯合國針對此事所發表的譴責聲明,及其要求北韓遵守聯合2006年所採行的禁止其試射飛彈的決議,北韓隨之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以為抗議,甚且更進一步5月進2006年以來第二次的地下核子試爆,並宣布不再1953年停火協議的約束;此舉引發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表示,美國「將不會接受」核子武裝的北韓。最後,當聯合國6月一致通過對北韓實施更嚴厲的制裁時,北韓則強硬回應表示,任何以美國為首的封鎖措施將等同於戰爭行為,而它也計畫將使其鈽存量「武器化」。

除此之外,近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低調訪問北韓,也更增添朝鮮半島詭譎多變的氣氛。首先,克林頓是2000年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女士訪問以來最具知名度的美國人士。雖然美國方面表示,克林頓此行的目的係為協調北韓釋放兩名因非法進入北韓國境而遭判刑的美國記者,但據指出,克林頓同時也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日進行一場少見的會談。該會談除涉及內容廣泛,也是金正日傳出中風消息一年多來,首次與西方國家重要人士的會晤。根據北韓官方媒體的報導,克林頓除了代表兩位記者向北韓道歉外,也轉達了歐巴馬總統的感謝之意。此外,北韓媒體也表示,克林頓這次的訪問將有助加深北韓與美國彼此之間的了解。

由於克林頓此行正值六方會談停滯不前、金正日準備權力移轉之際,時機特殊,因此,有關克林頓此行真正的任務及其後續的效應,均有待密切的觀察。最近,北韓在克林頓造訪後,頻頻向美國及南韓釋出善意的舉動,即頗令人玩味。雖然北韓透過美國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森,表達其準備與美國進行直接對話的意願,且藉弔唁南韓前總統金大中之便,與南韓進行高階對話,並傳達金正日有關「兩韓合作進展」的信息的作法,帶給外界其有意改善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的印象,但就在北韓代表向南韓總統李明博表達希望合作及解決雙方爭議的意願的同一天,北韓官方「勞動新聞報」的社論也針對南韓與美國正在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提出一旦遭到挑釁,即將給予「無情、立即的」反擊的警告。

朝鮮半島問題一向即因北韓政權極度封閉,動向難為外界所知悉而難以捉摸;近來有關朝鮮半島局勢的各項發展,更令人不敢大意。對我國而言,朝鮮半島局勢所牽動的區域權力布局,對我們的傳統戰略地位跟永續經貿發展均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必須格外重視。換句話說,雖然朝鮮半島的局勢看似與台灣無太大的關聯,但一旦南、北韓發生衝突,其最終所牽動的美、中勢力在西太平洋的競逐,以及雙方相應的戰略思考,均將衝擊到我們未來的發展。進一步而言,美、中之間因為牽涉到結構性與長期性的國家總體戰略考量,必然存在競爭關係。台灣在西太平洋軍事要道上所具備的戰略必爭地位,使我們絕對無法置身朝鮮半島局勢可能引發的的美、中勢力拉鋸之外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國在發展與中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時,勢必要更為謹慎,尤其應認清,中國在推動經濟的快速成長時,慣用以貿易手段作為政治籌碼的手法。因此,我國應注意,在兩岸不對等關係未獲釐清前,若一味對中國開放,恐將對我造成不利的影響。基於此,我國在拓展兩岸經貿交流上,著實需要更細緻的政策思考。

簡言之,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涵蓋許多包括區域安全在內等非經濟因素。具備安全考量的經貿發展政策,是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因此,在今日以追求經貿成長為目標的時代裡,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應該從國家大戰略的角度,思考永續的經貿發展策略,如此才能堅定地面對變局,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北韓核武六方會談南北韓關係美中角力區域安全台海戰略經貿風險中國策略地緣政治戰略布局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