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從國家競爭力評比內涵 探索政府效能推升經濟發展之策略-以新加坡為例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從國家競爭力評比內涵 探索政府效能推升經濟發展之策略-以新加坡為例

林維君  (2012/05/07)    《台經月刊第35卷第5期》

掌握國際發展情勢並驅動長期競爭力優勢,運用具公信力的競爭力評比資料展現國家競爭力,近年來深受各國政府重視。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簡稱IMD)、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及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簡稱WB)等發布之競爭力評比報告,為各國官方較常引用之資訊。由於評比的項目各有評分基準與權重,透過評比資訊與排名分析,可瞭解各個國家或經濟體在經濟發展上的優劣勢,一方面作為我國相關政策規劃之參考方向;另一方面藉由劣勢之導正,強化經貿環境之建構,提升國家競爭力。

為通盤考量影響國家競爭力之因子,設計簡明的評估架構與系統化的評測細節,以供各國從排名中辨識名次間個別差異與分項評測成績,有助於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中掌握國際社經發展地位。為適應全球發展情勢及整體環境變遷,IMD、WEF及WB對於國家競爭力評估架構及評量項目亦經常隨之調整,定期進行數據資料收集及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客觀及主觀因子後,以名次及評分呈現評比結果(表1)。

 

1  國家競爭力評比機構及評估構面與分項說明

 

任職IMD的Dr. Stephane Garelli主任表示「政府效能未來將是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延緩政府改革將對經濟造成威脅」(IMD, 2011)。因此,2011年IMD首度針對各國「政府效能」(Government Efficiency)與「企業效能」(Business Efficiency)排名差異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多數先進國家「政府效能」落後於「企業效能」,而只有少數國家能維持高度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前者如我國差距七名、美國差距九名、德國差距八名、日本差距23名(表2),後者排名無差距且維持高度政府效能者如香港(第一名)、新加坡(第二名),顯示先進大國仍難免有政府效能亟待改善或相關國家發展略無法彰顯之處,反而鄰近我國的新加坡或香港均能超越經濟大國,發揮政府效能帶動經濟發展的現象,值得我國參考與借鏡。

 

2 IMD評比「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排名差距六名以上經濟體統計表

 

由於政府效能攸關國家長遠發展,促進政府效能有助於人民生活品質與經濟發展的提升(宋餘俠、黃子華,2009)。我國歷年在各項國際評比排名,雖非名列前茅卻也維持中等以上之水準,然檢視各評比結果得知,新加坡雖屬亞洲小國,但國家競爭力卻持續榜上有名,尤其在世界銀行的全球經商環境報告名次均大幅超越我國,並以優異的成績拔得頭籌(表3)。甫於2012年3月經濟學人公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指數調查,新加坡僅次於倫敦、紐約,為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的城市(注1),實有必要進一步瞭解,以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均遜於我國的新加坡,如何擘劃國家發展願景、創造經貿發展利基,以及建構優質國家競爭力。

 

3 2007~2012年新加坡與我國在主要國際評比指標排名比較表

 

新加坡自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後,成為一個擁有主權與民主的獨立國家,同年加入聯合國,為第117個成員國(新加坡年鑑,2004)。從第三世界的殖民地蛻變成為全球競爭力名列前茅的國家,其成就令世人稱羨。舉凡金融、貿易、產業等方面,均是國際公認的市場開放、自由化及國際化,其背後的努力值得肯定。根據2011新加坡統計年報資料顯示,當地人口數為507.67萬人,土地總面積712.4平方公里,總國內生產總值(Tot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303,652.2百萬星元(注2),人均國民總收入(Per Capita Indigenous Gross National Income)56,843星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為46,092星元,GDP成長率與2010年相比高達13.5%(新加坡統計年報,2011)。

國家競爭力新加坡模式政府效能電子化政府淡馬錫控股自由貿易協定全球城市競爭力製造業升級智慧基礎建設水資源治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