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正視國內服務業統計問題

 

台經月刊

 

【社論】正視國內服務業統計問題

台經院  (2012/03/07)    《台經月刊第35卷第3期》

         在全球化趨勢下,不僅資本、人才及技術等生產要素能夠在跨國之間快速地移動,同時消費者亦得以迅速地接收到國內外各種消費資訊與趨勢,以致於廠商在規劃未來產銷計畫以及政府釐訂產業發展政策時,必須比以往更加仰賴相關產業統計資料之使用,方能明確掌握產業發展動態與未來可能趨勢,同時進一步擬定適切的政策及策略。
以我國目前官方產業統計資料之蒐整架構而言,在整體產業之主要資訊蒐集方面,為了便於與國際接軌,並利於國際間統計資料之比較分析,主要係依據聯合國行業標準分類4.0版草案(ISIC)作為我國標準行業分類之體系。至於在產業別之細節產業資訊部分,則是由各產業之主要主管機關或相關單位負責網羅,其中,以製造業產業資訊的架構最為完備。

除了經濟部統計處的統計調查、公務調查之內容,大多屬於製造業產業動態外,為了促進我國製造業產業升級而執行跨產業領域的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IS計畫),更讓製造業的產業資訊細膩程度細分至產品、技術、廠商等構面,有利於產官學界及各智庫研究人員獲得各產業領域的最新資訊,並且藉此制訂較為合宜之發展策略。

反觀服務業產值,2011年第三季數據資料顯示,雖然已占我國名目GDP達67.99%之比重,成為我國主要經濟活動。然而,相較於製造業,我國服務業相關產業統計數據資訊卻是相當貧乏,尤其是在更細緻的產業資訊部分。再者,縱使調查機關與單位為數不少,但因產業範圍定義不明確,導致調查範圍與內容均不盡相同,不但造成統計資料整合上的障礙,也反映服務業在統計資料蒐集的諸多困難。

由於經濟活動不斷發展,服務業不僅隨之衍生更多元的活動內涵與複雜的經營模式,且其趨勢亦逐漸改變消費生活、社會經濟及產業技術之模式,未來我國服務業之發展趨勢大致歸納如下:

一、我國產業結構轉型之重要產業之一

隨著產業結構及消費需求的不斷改變,亞洲各國均已體認到不能僅單靠製造業的力量來帶動國家經濟。現今的產業發展思維必須有所轉換,即從「製造經濟邁向服務經濟」、「從硬體製造走向軟性製造」。然而,服務業不僅具有支援上游製造業、農業等生產活動、促進各業再發展、連結下游消費市場,更是具有改變整個產業運作方式及結構之潛力。如能透過服務業的協助與支援來加值製造業,才能創造更大的利益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因此,服務業將是未來我國產業進行結構調整、經營模式轉變的驅動力之一。

二、跨領域之服務產業結合

單一產業的發展已經瀕臨發展飽和的邊緣,在科技的應用下,多元化的生產模式陸續的出現,且仍舊持續不斷地進行革新,若僅侷限於自身產業的單獨發展,將難以突破市場的占有率與產能規模,因而透過產業間的合作,激發出不同的產品與營運方式,將產生加乘效果,擴大市場規模之利基,對國家發展具有相當效益,如銀髮產業、健康產業、幸福產業等新興產業或跨業整合之發展。另外,因應經濟活動與交易行為的多元化、獨特性、開創性及知識性的服務業業種、業態與創業者將較以往更多;知識經濟革新產業,即融入專業、創意、獨特性的文化價值與特色,塑造差異性商品與服務。

三、服務業科技化

隨著資通訊科技技術不斷進步,促使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呈現多元化,亦改變其消費習慣,例如:透過網路蒐集商品資訊,進行網路購物,使得電子商務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然而,隨著服務業活動不斷地普及化、多元化、全球化與複雜化,也間接改變廠商的服務型態與商業模式。廠商必須借重各式各樣先進的IT技術,如全球供應鏈管理、RFID、商業智慧、知識管理等等,提供客制化的商品與優質的服務,達到商品差異化的目的;同時,也藉由IT技術引導出創新活動,以強化物流的順暢、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追求更好的經營模式與服務型態。

四、服務業國際化

隨著經濟發展愈漸成熟,服務業所扮演的角色愈形重要。尤其是台灣內需市場有限,無論如何發展商業服務業,拓展規模始終有限,因此,如何促進商業服務業的國際化,並開拓海外市場便成為我國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雖然透過國際化會增加市場競爭的程度,但也有助於引進外資、技術來協助提升我國商業服務業之技術水準與服務品質,同時創造就業機會。而且,就目前國內發展趨勢來看,在連鎖加盟經營方面歷經長久以來的發展,無論是專業知識與技術know-how的累積,抑或成功經驗的複製等方面已具有相當程度的水準,尤其以餐飲業成功運用連鎖加盟之商業模式搶占海外市場最具代表性。

我國業界在進行調查統計時,採行的行業分類標準與政府部門多不相同,以及受到資料取得的限制,使業界只能在訂定的行業分類下,針對特定業態,進行營業家數與店數的調查或是相關變數的推估,其統計範圍較為狹隘。

在政府統計資料上,僅有個別行業如批發業、零售業、運輸倉儲業等相關統計置於各政府單位統計資料中,卻沒有更為細膩的產業統計數據資訊。此外,雖然國內各政府單位之行業分類皆以「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為準則,但是各政府單位之統計資料仍存在下列問題,導致進行整體服務業衡量與評估的方式有所不便:(1)目前普遍欠缺更細緻業別統計,導致分類階層粗細不一,以及與各個服務業細項產業詳盡資料的取得及統合困難;(2)不同資料來源造成的數據差異;(3)因個別行業特性不同,影響整體統計不易整合;(4)政府經常修正我國行業標準分類,以致於統計數字難以進行跨期比較;(5)由於經社環境變遷快速,產業結構多所轉化,目前國內現行之行業分類體系確有不敷使用之憾,以及缺乏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的產業分類。

目前國內缺乏完整之服務業衡量與評估的統計資料。因此,如何整合相關統計資料,以充分掌握我國服務業之整體發展面貌,進而幫助各界擬定良好策略,並節省調查資源,實為當前重要之課題。

服務業統計產業結構轉型ITIS計畫跨域創新智慧物流電子商務知識經濟自由貿易區產業分類政策規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