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新南向大趨勢——日、韓在東協的經貿布局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新南向大趨勢——日、韓在東協的經貿布局

魏子廸  (2017/02/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2期》

   近十年來,歐美傳統經濟大國需求不振,後又在全球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等問題多重影響下,過去由歐美國家主力推動自由貿易協(FTA)的情形已不若以往。相對地,東亞作為後起之秀力求奮起,積極投入簽FTA,成為全球經貿整合最活躍、蓬勃且合作最迅速的區域,其中除中國大陸之外,就屬東(ASEAN)最引人矚目,主要是東協各國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不僅有助於提供充足的勞動力,進而成為外資直接投(FDI)的目標市場;再者也有利於擴大內需市場規模,進而大幅提升對全球主要市場的出口,經貿實力不容小覷。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顯示,2017~2021年的五年間,東協整體的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預測可5.1%1)。足見,東協市場的經濟成長動能持續上升,日韓、美國與中國大陸等各國皆早已積極把握黃金時期,紛紛進場卡位布局或是深植既有良好關係,藉以開拓經貿市場。以日韓兩國為例,對於東協日漸強化的角色,日韓積極與其深化雙邊關係,同時提出各自國家層次的戰略布局,藉以拓展雙方的經貿往來。日本首先採取了雙邊談判方式,與東南亞國家進行洽FTA,同步展開以東日本為基礎的經濟夥伴協(EPA)談判。至於韓國,也如日本一般,初始與東協內個別國家洽FTA,如2004年與新加坡開始進行協商,隨後也改變做法,隔年則以東協整體為基礎進行洽簽。日韓兩國為了拓展與東協國家間經貿關係,陸續與東協以及個別東南亞國家洽FTAEPA,雖然細部做法稍有不同,但策略方向一致,皆由國家政策主導或支援協助,作為企業前往發展東協市場的後盾及最高指導原則。

   多年以來,東南亞國家穩居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在2016年我國與東協雙方經貿往來已高785.09億美元,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約占我國同期對外貿易總15.35%,也是台灣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1959~2015年台商累計對東協投資高868.83億美元,足見東協對我國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東協陸續與周邊國家簽FTA、取消區域貿易與投資的限制後,加上全球經濟和貿易率退,台灣在東協市場的表現逐年下滑,2015年為例,台灣對東協十國的出口516.39億美元,相較2014601.71億美元,大幅衰退14.18%,足見衝擊之大(2)。因此,本文將以日韓為主體,剖析日韓兩國與東協之間的經貿關係,藉此為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尤其在經營與東協經貿關係上,能有較為具體的政策建議。

 

日本在東協經貿布局

   自二戰後,日本就一直是東南亞國家最大的經濟援助國,同時東南亞也是日本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地區,但是在美國因素阻撓下,以及日本長期將東南亞視為市場腹地或是經濟後院的情況下,使得日本對於與東協間建立「友好且對等」的合作關係始終不甚積極。

   直至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日本有感於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逐漸下降,遂於同12月舉行第一次「日東協領袖高峰會議」,藉以重申雙方關係面對該地區經濟不穩定的重要性,同時也體認到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性,因而開始積極推動簽EPAFTA的工作。1999年便開始與新加坡積極洽簽,直20021月「日本與新加坡經濟夥伴協定(JSEPA)才正式簽訂完成,後續也與東協以及其他國家展EPAFTA談判,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汶萊、菲律賓、越南等,也都陸續完成簽署並完成生效(3  

   200310月雙方簽訂「東協與日本全面經濟夥伴框架協定(AJCEP),同意2012年前初步實現東協和日本的經濟夥伴關係,隨後便與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EPAFTA進行實質談判(4)。同1212日本與東協十國簽訂「東京宣言」,致力於建立「東亞共同體(East Asian Community, EAC),並明確表示要2012年建立「日本與東協自由貿易區(AJFTA),同時載明日本承諾在三年內提30億美元,協助人才培育和湄公河流域整治120項具體方案(5 

新南向政策東協市場FTA布局日韓經貿戰略區域經濟整合全球供應鏈經濟夥伴協定產業價值鏈基礎建設投資對外經貿策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