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以情境分析建構台灣農業未來願景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以情境分析建構台灣農業未來願景

李宜映、林海珍  (2009/12/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2期》

情境分析法概述

傳統的預測方式,大多建構在假設明天世界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同時限制了許多變數,以求出量化的預測結果。有別於傳統的預測模式,情境分析法擴張了思考的範疇,其最大的價值便在於把各項複雜的元素,以一個一致(Coherent)、有系統(Systematic)、廣泛綜合(Comprehensive)、合理(Plausible)故事(劇本)串連起來,同時將未來的不確定性及趨勢納入策略考量。因此在技術預測中,情境分析主要是適用於大幅變動的時空環境,或是環境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狀況下,其目的並非為了準確量測未來,而是希望可以透過情境預測,及早了解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可能情形,並對各種可能情形規劃對策,因而若事件真如所預測而發生,可以產生快速的應變。情境分析承認未來有多種可能性,且因情境分析以故事情節加以描述,因此易於讓一般人都能理解與想像,可作為不同利害關係人間溝通與討論的基礎。

依照情境分析的特質,可將情境分析分為兩類,一類為從現在向未來外推"Outward"形式,也就是探索性的情境分析;而一類為從未來向內回推"Inward"形式,也就是規範性的情境分析。探索性的情境分析主要是思考接下來將會發生的事件,以及如果該事件發生將會如何發生。而規範性的情境分析則是思考未來所要設定的目標為何,以及以何種方式達成所設定的目標。情境分析不只是一個故事劇本的產出,也可以與其他方法學進行整合,以利於輔助策略規劃,例如大環境趨勢分析、優劣勢與機會、威脅分析SWOT分析)、策略地圖以及德菲法問卷等等。利用與這些方法的整合,可以使情境分析更具有架構性的表現模式,或是具有進一步系統性的策略分析。

情境分析的宗旨在於建構具代表性意義的數種可能未來狀況,及導引哪些可能未來的路徑,以求在競爭的環境中能歸納出強大的趨勢潮流與造成狀況變異的因子,並從這些情報中萃取因應行動之對策,協助決策者作出適當的選擇。用情境分析法來臆測未來必須條理分明,且同時需符合五個條件(1)與議題有相關意義(2)邏輯性前後需連貫(3)論述合理且有根據(4)資訊透明化(5)結果鮮明且具代表意義。因此要做好情境分析關鍵不在於情境數量的多寡,而是在這些情境能不能專注在敘述關鍵議題,將不同情境差異化並清楚的表達出來。通4~5個情境就已足夠,愈多情境反倒將主題模糊化。綜觀各國的科技前瞻活動中,除了德菲問卷調查以外,就屬情境分析為多數國家輔助調查前後的整合工具。

 

日本運用情境分析於科技前瞻之經驗

日本第八次科技前瞻之情境分析在執行上,是以專家個人為撰寫情境之執行者,並會根據科學技術遠景以及其環境為基礎,在深度上,則是來自社會經濟需求分析結果、文獻分析所獲得之趨勢,以及德菲法有較高影響效果之部分挑選重要的主題為主。而情境演變需包括最(positive)或是可以永續發(sustainable)之情境兩部分。對於情境撰寫之專家,則是以具有較廣背景之專家為主,內容頁數4~8張,需包含過去以及現況的描述(1/5內容)、未來狀況之預測(3/5內容),以及政府應採取的措施與對應政策(1/5內容)。日本情境分析訂立之時間點在未10~30年,但需2015年有較為詳盡之描述,並應提及在當時所應出現之科技主題、不確定因子,以及顯示時間軸,以便於在情境之下可以產出相對應的技術地(Technology roadmap)。執行情境分析的撰寫者其專門度需要較高,但是執行人數卻不需太多,故其運用手段偏向主觀性、規範性之方法,目的是與客觀性德菲法進行互補之用。至於專家的挑選,日本則是建議以透明公開的方式挑選,先是找出與該領域相關之主要學術或產業機構,透過內部自行提名,並經過選舉排名之程序選出可撰寫情境之專家。日本因為考量成本關係,一個主題僅邀請兩位專家撰寫,例如一個學術專家,另外一人最好為產業界的專家以達互補作用。

情境分析農業科技前瞻農村再生科技願景農業轉型農業永續智慧農業創新25技術整合策略規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