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混合投入產出表之應用——SOX排放之生態痕跡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混合投入產出表之應用——SOX排放之生態痕跡

李繼宇  (2006/12/08)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2期》

混合投入產出(hybrid input-output table)是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結合經濟和環境資訊的主要帳表,也是結合實物單位和貨幣單位之帳表。混合投入產出表除可呈現各部門使用各項自然資源和汙染排放的情形外,亦是環境政策評估的資料來源。

傳統之投入產出表(以下簡IO表)主要呈現經濟體系中,各生產部門和最終消費部門的互動關係。1930年代以來,傳統的投入產出表即成為各種經濟政策的主要分析工具和資料來源。在環保意識逐漸提升,各國皆以永續發展做為經濟政策最高指導原則之際,政策之制訂和評估必須考量對環境的衝擊,決策也應同時參酌經濟和環境兩大系統之資訊。混合投入產出表在傳IO表之部門架構上,估算各產業部門自然資源使用及汙染排放情況,藉此連結了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1),其提供決策資訊的能力遠在傳IO表之上。

混合投入產出表除了可觀察產出變動對環境的影響情形外,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將其與生態足(ecological footprint)的觀念配合,用來分析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負荷的成因歸屬。

本文主要目的為利用混合投入產出表所提供的資訊,SOx為例計算台灣之生態足跡,一方面呈現綠色國民所得帳在提供環境資訊的能力之外,另一方面亦可詳細觀察國際間如何透過進出口轉移一國的環境壓力。
 

混合投入產出表

IO表與環境相關實物資料之混合投入產出表(有時也稱為投入產出環境延伸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O table),係以傳統投入產出表(貨幣單位)為基礎,IO表附加部門別之環境統計資料。其中自然資源使用資訊(例如能源、水資源或土地使用量等)通常附加IO表中附加價值矩陣下方,視為各生產部門之投入。汙染物排放資訊則常依研究者模型設定而有不同界定,通常是被視為產業部門之產出,附加於最終需求之右方;但也有研究將之視為生產活動必然發生之「投入」,附加於附加價值矩陣下方。

混合投入產出表已被廣泛用以評估能源、汙染或氣候變遷等各種環-經濟互動的議題,例Femia(2000)NAMEA(National Accounting Matrix with Environmental Accounts)架構編製之綠色國民所得帳表,配IO表進行分析,探討義大利主要資源的使用需求。日本1990年代也有多位學者以部門別能源表配IO表,探討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空氣汙染等課題,近年更將相關研究延伸到水汙染與固體廢棄物等範(Moriguchi, 2000)Sands(1997)以能源平衡表配IO表為基本資料,CGE模型評估美國照京都議定書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的經濟成本。印度方面,也有學者運用混合投入產出表探討氣候變遷對該國的影響(例如Parikh and Parikh2002O'Connor(2003)則是應用混合投入產出表CGE模型,分析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對國民健康的附帶效益。

混合投入產出表綠色國民所得SOx排放生態足跡經濟環境貿易轉移永續發展環境政策汙染減量輸出壓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