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如何促成跨域/跨部門的有效合作創新——借鏡EUREKA的運作機制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如何促成跨域/跨部門的有效合作創新——借鏡EUREKA的運作機制

林欣吾  (2017/0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期》

   歷經數百年的科技發展後,除了提升科技水準外,整合應用既有可能的技術,或再做些許的精進,以嘗試改善人類社會生活的問題,其實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創新做法。以智慧城市為例,節省能源消耗、交通運輸安全便捷、生活環境維護,以至於對抗氣候變遷的韌性等,都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目標,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內容,並不會僅限於數位資訊科技而已,必須融合過往所有的技術與經驗,嘗試發展出當時最有效的解決做法進入市場試煉,成為改善城市運作的一環。

   採取這樣的創新做法,有幾個議題需逐一解答:如何發掘出值得待解的問題?如何促成不同專業領域的共同合作,嘗試提出可以解決問題的整合技術與營運模式解決方案?同時,如何克服解決方案在早期投入時,所可能面臨的一些不確定性與風險問題?如何在市場試煉的過程中勝出,進而創造獲利?更為重要的是:公共的研發投入,如何篩選出最值得投入的研發計畫?這些問題就是當今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鼓勵創新時應當關注的議題。

   另一方面,由於台灣的發展,早已藉著推動科技創新脫離了經濟發展的「中度所得陷阱」(Middle Income Trap),台灣的產業已經有一定水準的研發能力,只是多數都集中在各產業的上游,特別ICT領域,這顯示台灣擁有相當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源於政治體制的改變促成六大都會的出現,地方政府的地位大幅提升,中央與地方政府如何合作推動創新,已成為一項重要議題。所以,如何鼓勵以解決問題導向的跨領域、跨地域以至於跨部門合作研發創新,進而發展成為能創造價值的創新,就成了台灣當前創新政策所應當重視的議題。

   EUREKA是一個歐洲地區跨政府部門所成立的網絡組織,其定位就是一個布局(facilitator),目的在鼓勵與促成以市場導向為目標的跨國研究、發展與創(R&D&I)合作及計畫,同時也經常會進一步協助所促成的合作計畫鏈結到經費來源。不過EUREKA其實僅是一個非政府組織,如何讓各利害關係人願意信服,特別是說服各國政府願意提供經費,其運作的透明度與各項準則是重要的關鍵。

   EUREKA的定位與目的,一方面回應了當前科技典範促進技術融合應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對台灣當前政治經濟發展環境下,必須促進跨領域、跨地域以至於跨部門合作研發創新的政策需要提供了借鏡。

   以下將首先說明EUREKA如何提供不同促成跨區域合作研發的模式;接著,將說EUREKA所建立之計畫評估準則,以維EUREKA運作品質,作為說服各國政府支持,以及相關計畫在財務、技術與商業化過程夥伴的認可基礎;最後,藉EUREKA的執行經驗,提出幾個對台灣促進跨區/跨部門研發創新合作的參考做法。

 

EUREKA的成立與組織運作概況

   EUREKA網絡形成1985年,當初形成的原始初衷,在於期待在各領域促成市場導向的產業、研究機構與大學的研發與創新合作。在成立時,係由歐盟、西歐各國加上土耳其19個國家地區組成,後來東歐各國也逐漸開始參與,2016年為止總共41個會員國2009年起韓國、加拿大及南非等三個歐洲國家也被接受EUREKA協同(associated country),可以參EUREKA的相關活動。

   EUREKA網絡設有主席、會員國代表及祕書長。其中,主席是由各會員國代表輪流擔任,每一任期為三年。各國也都設有聯絡(national contact point),這些單位多數是各國原本補助技術研發或中小企業的政府組織(1)。有些國家編列經費特別補助經EUREKA促成的跨國研發合作計畫,有些國家雖然沒有編列特別的經費,但是在經過其內部的審核機制後,提供一定的補助。

EUREKA跨國研發合作創新資源配置智慧城市歐洲之星聚落計畫科技政策數位轉型政府研發補助創新評估標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